名牌高校应该“名”在何处?记者在河海大学看到的答案是一条条平凡的改革措施:上课喊起立,教授进课堂,考试允许带“小抄”……河海人说:办名校,一定要不图虚名,从大处着眼,细处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工作做到实处,做到细处。
狠抓教学,名在课堂
“上课”,“起
“让教授走进本科生的课堂”。在河海大学,为了保证本科教学质量,学校要求每位教授必须走进课堂,为本科生上好一门课。这一举措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的学生厉丹丹说:“很多教授都亲自给我们上课,在课堂上他们不仅仅讲授课本上的知识,还有些生活阅历和为人处世方面的知识。在日本留过学的陈莉教授讲课方式很活,她有时会特地留出时间让我们走上讲台试讲,这样的课堂气氛很活跃,我们学习兴趣更高了。”
在对学生成绩考核方面,河海大学并不拘泥于以考试来检测学生的成绩,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把小抄带进考场”的考试制度。教务处处长吴胜兴告诉记者,“学生可将一张A4的纸抄满带进考场,这种考试制度对学生和老师都是考验:学生可以不必死记硬背一些公式定理,但厚厚的一大本书,有限的纸,该抄什么,不该抄什么,对学生的理解、归纳能力是个考验;老师也要多动动心思了,允许学生带纸,出题时你就不能出些单纯靠死记硬背的东西,那么怎样出些比较活的题目,怎样才能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对老师也是一大考验。”
不少大学生对这种考试方式的改革表示欢迎。“再也用不着死记硬背那些复杂的公式了,也不用怕考试时因突然忘掉一个重要公式而丢分了。”河海大学一位大二学生这样对记者说。
培养名师,名在人才
“大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人才”,这在河海大学已经形成共识,而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优秀的教师。“教学工作最根本的是人,离开了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任何教学改革都是空谈”。现在河海大学共有教师1455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653人,占到了教师总量的45%。培养好这批青年教师就赢得了河海的未来。
“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开创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再提高工程’”吴胜兴说。该工程就是通过“听课”、“评估”、“反馈”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再提高工程”还要求每位培养对象至少要被听10节课。在课程开始阶段录制一节课的实况录像,供专家分析指导;结束阶段再录制一节课的录像,以便总结提高。这种方式让很多人看到了自己上课时的表现,也看到了经过“再提高工程”后的进步。
为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河海大学最近开展了优秀主讲教师评选工作,一批教学规范、工作负责、课堂教学质量高的教师被授予优秀主讲教师称号。为了充分发挥优秀主讲教师的示范作用,做好青年教师的传、帮、带等培养工作,学校日前又作出给优秀主讲教师配助教的决定,助教由优秀主讲教师自主选聘,所需经费由学校支付。
教学为本,细处见品牌
做好教学工作,不但要有优秀的老师,更要有细致周密的保障措施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了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考场环境,2004年,河海大学组织一批离退休人员成立监考队。监考队的出现,避免了以前任课老师面对自己学生作弊时想抓不忍抓的尴尬场面。
2004年学校实施了“理论教学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工程”,该工程将各专业所有理论教学的相关书目、课程介绍等情况以多媒体、电子图书等形式挂在网上,供学生参考。
河海大学设立了严恺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等十多项奖学金,为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河海大学采取“奖、贷、助、补、减”等系列解困措施,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资助体系;学校还组织为经济困难的新生发放寒衣;为困难学生发放考前免费餐券,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
河海大学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扎实举措,通过自身的不断探索,不断改革,创出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