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汕头大学医学院香港大学医学院联合流感研究中心李康生教授在国际权威杂志《自然》上发表论文《东亚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的起源研究》,确定了感染人类的H5N1病毒的源头来自禽类,并摸清了目前基因型的变化规律。该论文的发表不仅是对流感病毒研究的重大贡献,也使我国流感研究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记者近
禽流感对人类的威胁一直是流感研究的重点。2003年末至2004年初,席卷东亚的禽流感造成数以亿计的禽类死亡,并造成越南、泰国多名临床病例死亡。这种高致病性H5N1流感病毒的源头在哪里?这些病毒通过基因自由组合产生了哪些新的基因型?……这些问题都并未找到准确答案。流感病毒源头研究成为国际生物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流感病毒已伴随人类数千年
李康生介绍说,甲型流感病毒已伴随人类数千年,但在古代,由于地域交通、文字通讯、语言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流感世界性爆发的历史已无迹可寻。甲型流感病毒是一种不断变异的RNA病毒,其变异性不仅表现在基因转换上,还表现在基因组8个基因节段的基因重配上。由于其基因组呈节段性,不同流感病毒在感染同一细胞时,独立的基因节段可以重配形成多种组合,故此也形成了病毒毒株的多样性。
据了解,有流行病学记录的第一次流行性感冒世界性大流行爆发于1918-1919年,又称“西班牙流感”。据保守估计,全世界死于那次大流感的人数超过两千万,远远高于一战战死人数的总和。从那以后,流感以约每10-20年为间隔,又爆发了三次世界性的流感大流行,即:1957年由H2N2亚型引起的“亚洲流感”;1968年由H3N2引起的“香港流感”及1977年重现的H1N1亚型引起的“俄国流感”。自上一次大流行至今,已有20多年没有爆发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大流感。
Z基因型引起东亚禽流感爆发
东亚禽流感的爆发流行波及了9个国家和地区,更有多人感染甚至死亡,其影响面之大为近二十年来所未见,H5N1是否会成为下一次流行性感冒的世界性流行株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李康生介绍,为追溯其起源,我们分析了自1997年初次爆发后在东亚地区收集到的253株H5N1病毒的基因,并与此次大爆发并感染人的病毒株相比较。研究发现:近四年来,H5N1通过基因重配,形成了多种新的基因型,而引起东亚禽流感大爆发的是其中基因突变产生的Z基因型。研究还发现,很可能是基因突变,使得Z基因型适应了周围环境,因而取得了生存优势,成为2002年末以后的主导基因型。
家鸭在该病毒的孕育及进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而野生禽类对病毒在东亚各国的传播也起一定作用。研究表明:这一具有潜在流行性的H5N1流感病毒在东亚地区已经稳定下来,这不仅威胁到该地区的家禽,对世界范围内的人群健康也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世界性大流感正向我们逼近
李康生说,人类和流感病毒斗争的路还很长。流感病毒不断变化产生新的毒株,人体对新的流感病毒株缺乏免疫力,且对新毒株的防范研究需要一段时间,因此,流感爆发的预测预防和疫苗研制有很大难度。目前已有报道,禽流感可从禽类传染给人类,但并未发现由人类感染人类,因此尚未爆发世界性大流感。
但是近年来,流感病毒活动频繁,世界性大流感正向我们一步步逼近。基因重配、基因突变的频繁发生使得世界性流行病毒株的产生呼之欲出。全面监测流感病毒的变异,探讨其致病机理等工作刻不容缓,而研制疫苗及特效药物的工作更是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