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利用海水具有战略意义
我国沿海地区淡水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沿海工业城市人均水资源量大部分低于5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的四分之一),上海、天津、大连、青岛、连云港等城市甚至不足200立方米。据预测,2010年沿海城镇人口将从目前的2亿人增加到3.4亿人,年需新增供水能力110亿立方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包括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海水淡化即通过蒸馏、反渗透等方法将海水加工成纯净的淡水。笔者曾在天津大港电厂品尝了经海水淡化形成的淡水,清新爽口,水质完全可与市场上供应的纯净水媲美。海水直接利用主要包括工业(发电厂、炼油厂、化工厂、钢铁厂等)海水冷却、生活用海水(海水冲厕)、海水作为生产工艺用水(海水脱硫、化盐)等。据统计,城市用水中约80%是工业用水,工业用水中约80%是冷却用水;生活用水中35%是冲厕用水。由此可知,沿海城市70%用水可利用海水代替;如果再通过海水淡化解决饮用水等需求,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完全可以通过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来解决。
其实,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不止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以海水解决水资源短缺,就可以不调水或少调水,为内陆地区节省下大量可资利用的淡水资源。这实际等于增加了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而且这种增加是可持续的。
海水开发具有经济、环境、资源价值
我国众多滨海发电厂的经验证明,采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香港采用海水作为大生活用水也是技术经济比选的结果。
有人认为海水淡化成本太高,其实这是个误解。目前海水淡化的吨成本已降至5元左右,而且包括设备折旧与投资回报。清华大学与烟台市合作建造日产8万吨高品质饮用水的核能海水淡化工程,设计吨成本3.7元,已与近日拟调整的北京市居民用水价格相当。人们之所以会形成海水淡化成本高的误解,是因为与计划体制下形成的自来水价相比较所致。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意义还在于可以形成新的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用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海水淡化可提供质量好的纯净水,在沿海地区形成纯净水产业。天津生产的淡化水在当地就很受欢迎。另外,海水淡化的国际市场每年以30%的幅度增长,预计未来20年将有近700亿美元的商机。我国的蒸馏法海水淡化实现产业化之后在价格上与发达国家有40%左右的竞争优势,走向世界前景广阔。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还有着巨大的环境、资源价值。它可以使沿海地区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从而有效防治因地下水超量开采所造成的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它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率,如利用发电量为10万千瓦机组的低压废蒸汽进行海水淡化,每天可产6万吨淡水,同时使电厂热效率从38%左右提高到65%左右;通过综合开发利用,还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钾、溴、镁等化学资源。
加大海水资源开发力度
目前,我国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的有关指标居世界先进水平,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海水淡化方面,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此项先进技术的国家之一,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应该说,我国的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已基本具备了产业化条件。目前主要问题是成果转化不足,工程化进程不快,生产不够规模,产业发展缓慢。为此,建议:
一、立足于我国水资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升海水资源开发利用在国家水资源战略中的地位,在“十一五”计划中结合产业布局制定相应发展规划,促进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二、通过加大国家投入支持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示范、产业培育和重大关键、公用技术的深入研究。
三、通过制定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项政策,例如鼓励沿海有关工业企业利用海水冷却的政策,鼓励沿海具有低位余热的企业(如热电厂)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政策,鼓励将海水淡化、冷却、制盐、化学资源利用紧密结合、综合开发的产业政策,鼓励利用海水解决沿海城市缺水问题的政策等,推动海水资源开发利用事业不断发展。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