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做学问?”

2004-07-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韩小蕙 我有话说

23日一大早,顶着京城闷热的桑拿天,南开大学文学院的李润霞副教授赶到潘家园,慕名访问我国现当代新诗研究专家刘福春。谈话的主题是“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做学问?”

契机是刘福春最近出版的新书《新诗纪事》。这部由学苑出版社出版的书,可称为当代中国诗歌研究领域的一部奇书,作者花了20年时间收集、整理

资料,著述中又跑遍全国50多家图书馆加以补充,最后才完成了这部38万字的书。该书以编年史的方式,记述了从1917年1月――2000年12月这漫长的84年间,发生的有关我国新诗创作、出版、活动等史实,地域包括内地和港澳台。所用资料基本为第一手资料,取舍原则是既忠于历史又有新的发展,尽可能地展现当时的历史风貌和20世纪新诗创作的成就,从而勾画出新诗演变的曲折轨迹,还原其本来的丰富与复杂,以保证纪事的可靠性。

刘福春是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的副研究员。对熟悉诗歌界的众多学者来说,他能够完成这样一部诗史,补充了中国新诗研究史上长久的空白,他们一点都不意外――多年来,大家都已习惯了刘福春忙碌的身影,习惯性地称他的家为“新诗的司库”。他的名声也已远播海外,去年在他的帮助下,韩国东亚大学建立起了中国现当代诗歌资料中心。

对于登门拜访一事,李润霞解释说:她是感慨于在当今普遍的学术浮躁风气中,刘福春依然靠着一种奉献精神,在做着费力不讨好,同时又是功德无量的史料搜集与研究工作。由于这是一件慢工细活,远远不如出一部文学史或写几篇学术论文来得快,所以一定会影响到晋级、评职称、分房子等等现实待遇,所以,现在也越来越没有人愿意做这件事了。而由于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我国现当代文学的许多史料已经散失,处于濒危的边缘,其危险状况甚至已经超过古籍界。

李润霞希望记者一定把这种状况公布出去,让有关部门和更多的人了解,请大家都来共同做一点抢救和保护工作。同时她表示,一定要教育好自己的学生,端正做学问的态度,不靠时髦、不靠概念、不靠才气和小聪明、不靠投机取巧,而是扎扎实实回到求真求实的史料去下功夫,才是做学问的正路,其实也是中国文学研究的正确出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