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作家”高玉宝在给孩子们讲述战斗故事。赵庆一摄
编者按
在滨城大连有一支先后由40位军队离退休老红军、老八路、老英模组成的“学雷锋讲传统老战士报告团”。成立14年来,他们情系未成年人,把无私的光和热献给了祖国的未来,用心血和汗水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老有所为甘当“园丁”
1990年初春的一天。在沈空大连黑石礁干休所离休干部、原空军某部政治部主任田惠民家中,十几位老人正在热烈地进行着一次战友聚会。他们每个人的面前,同时展开着一份邓小平的《谈话》。他们在“我们最大的失误在教育,对年轻娃娃、青年学生教育不够”等语句下面,重重地用笔划上了红道道。
“去年我到江西兴国县一个小学校作传统报告,我问当地小学生:知不知道当年红军长征的时候,这里牺牲了两万多名红军战士,因此兴国被命名为‘红军县’的历史?孩子们竟然异口同声地回答:‘不知道’。革命的传统被遗忘了,痛心哪!”
“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要老有所为,甘当‘园丁’,把余热献给下一代。”几天后,关于成立“学雷锋讲传统老战士报告团”的报告得到了沙河口区委领导的批示。1990年2月20日,沙河口区召开了盛况空前的报告团成立大会,田惠民同志被聘为首任报告团团长,报告团成员当时的平均年龄为64岁。
14个春夏秋冬7000多场报告
老战士报告团的团员们用他们挂满胸前的勋章,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爱党爱国的赤胆忠心,塑造了一面面世人可鉴的明镜,发挥着巨大的社会教育功能。战士作家高玉宝,76岁,报告团副团长。1952年,他应邀给北京绒线胡同小学作了第一场报告。从此,他和孩子们结下不解之缘。50多年来,高玉宝在全国各地用亲身经历给孩子们作报告4100多场,听众达400多万人。他先后担任了全国386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名誉校长、德育顾问、名誉班主任。以“高玉宝中队”、“高玉宝班”、“高玉宝读书小组”命名的学校和班级,遍及辽宁、上海、广东、北京、浙江、山东等全国15个省市。
张云晓,82岁,报告团成员。这位11岁打着赤脚独自三天三夜走了160多里山路参加红军、13岁参加长征、三过雪山草地的革命老人,不仅有着传奇般的人生经历,更是一位久负盛名的“红军诗人”。他以《人为什么活着》为题,不断地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有的放矢的思想报告,受到热烈欢迎。一次,他为大连华南中学师生作报告,讲了100分钟,16次被掌声打断。当他讲到长征过草地,一位红军战士生命垂危之际把仅剩的半袋炒面留给战友、自己却活活饿死的情景时,师生们落泪了。大连理工大学的一名学生在心得中写到 “老红军爷爷用心来讲,我们用心来听,两颗心轻轻地碰撞,竟产生出一串串闪亮的火花……”
岳维忠,74岁。15岁参加八路军,历经大小战斗30余次,多次荣立战功。在朝鲜战场,他被一枚重磅炸弹震伤,腿脚走路不十分灵便。可谁能想到,就是凭着这样的一双腿,岳老在全国100多所大、中、小学作过报告。岳维忠还与李厚民、田惠民、王子华、王怀惠等报告团成员一起,在沙河口区民权小学创办了全国第一所红领巾军校。后来,全区发展到9所红领巾军校。
据统计,14年来,报告团成员的足迹遍及全国21个省的200多个县市,累计作报告7200多场,直接受教育者达500余万人。报告团连续四届被评为辽宁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有25人次荣获省以上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革命传统成为孩子们永远的珍藏
老战士报告团成员们说,传播革命传统,就要身体力行,一点一滴给后辈做出榜样。为此,他们中除了行动不便者外,其余一律坚持步行或骑自行车外出作报告。多年来,他们还自立了作报告的“十不”传统 包括不念稿子,不摆架子,不吃请,不要钱,不收礼,不住高级宾馆等。
默默学雷锋做好事也是老战士报告团不变的“团规”。有的义务为学校修理桌椅、为学生食堂磨菜刀、为学生们修理学习用具;有的常年坚持为社区群众读报、买菜、清理楼院卫生;有的义务担任社区治安联防员、法制教育宣传员、雷锋精神讲解员。14年来,老战士报告团的所有成员都获得过沈阳军区和大连市委授予的“学雷锋积极分子”、“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
最令人难忘的是那些已故的报告团成员。原某部“先遣渡江英雄连”二排长、电影《渡江侦察记》中的“吴老贵”原型修湘同志,生前是沙河口区8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去世前,他把30余万字的讲稿《我的连队,我的战友》,托付老伴交给报告团,遗嘱“要让人世世代代讲下去,永远接好革命的班……”影片《啊,摇篮》中的主人公原型、曾任延安保育院院长的沃林同志,生前为孩子们作过300多场关于“延安精神”的传统报告。1991年,沃林老人重游革命圣地延安,带回了一袋象征延安精神的黄土。尔后,他又花费两个多月时间亲手制作了延安宝塔沙盘模型,赠送给华北路小学,以勉励师生不忘延安精神,继承老一辈的光荣传统。14年来,老战士报告团成员中,共有12位老人先后去世,但他们留下的革命传统,已成为下一代永远的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