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关键在人,关键在于是否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当前,如何利用高校的师资、设备、科研等资源优势,大力开展以专业知识为主、突出知识创新和业务能力的培训,努力加强各
为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形势,济南市积极探索国际合作和联合办学的新渠道,先后与美国、法国、瑞典、澳大利亚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有关高校达成了合作意向。重点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国际经贸知识,掌握知识经济条件下政府和企业运作方式和经济运行机制,了解反映当今世界文明进步的新知识,提升年轻干部的领导水平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培养了一批具有世界眼光、熟悉国际惯例和国际市场运作的优秀人才。
根据济南市建设现代化省会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我们在干部培训中加大了改革的步伐:
大力实施高级行政管理人才、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双高人才”培训工程。以培养新世纪接班人为目标,从2002年开始,计划用5年的时间,在全市公开选拔1000名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进行中长期培训。目前,先后分2期选拔了40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和国外进行为期一年的脱产培训。培训中,通过建立临时党支部和班委、编发学习简报、学员每月一次向单位书面汇报、制定班训和综合考核等制度,加强了全过程跟踪管理。广大学员按照“带着问题来学习,拿着成果去实践”、“做研究型学员,上研究型课”的要求,学以致用,积极把知识转化为实践,先后写出了150篇《创新建议书》,收到了较好效果。
开展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学位培训。为服务“工业强市”的战略需要,培养具有较强开拓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具有国际经营战略头脑及决策能力,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高级工商企业的高级职业经理人,2003年我们与南开大学合作举办了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班,对大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负责人及相关经济领导干部进行了培训。通过培训,推动了济南职业化企业家队伍的建设,促进了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为实现市委提出的“发展省会经济”的奋斗目标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开展研究生课程培训。与中国人民大学等8所著名高校合作举办了10多个专业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近2000名干部参加了学习。同时,积极引导、指导各个单位结合实际自主进行培训,提升干部学历层次。截至目前,共有100多名干部获得了硕士学位。从而改变了不同类型干部的知识和文化结构,为提高他们的行政管理能力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济南作为全省文化中心、驻济高校多的优势,在山东大学等6所高校建立了培训基地,进一步拓宽了干部教育培训的渠道,为大规模培训干部搞好基地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坚持标准,严格条件,择优建立培训基地。在深入调研摸底的基础上,我们选择了办学基础好、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能力强、学科优势明显的高校来建立培训基地。先后在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财政学院、山东经济学院等6所高校建立了培训基地,确立了10多个教学点。形成了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完备、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体系。
二是适应需要,突出特色,科学确定培训内容。我们根据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根据各高校开展培训的优势,突出各自的特色,科学地确立了培训的学科和专业。在山东大学主要开展公共管理、经济管理和法律方面的专题培训;在山东财政学院主要开展财政、税收和金融方面的专题培训;在山东经济学院主要开展外经外贸和工商管理方面的专题培训等,从而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适应了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干部的培训需求。
三是立足实际,方法多样,灵活确立培训形式。坚持长短结合,突出推广个性化、差别化培训,在培训形式、培训时间、培训方法上不搞一刀切,由各单位根据实际自主开展培训。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对策研讨等现代培训方法,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总之,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在抓巩固促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实施“百千万培训计划”。每年通过“双高人才”培训工程培养年轻后备干部200人;每年通过市委党校和相关高校等渠道培训市管领导干部及正处以上干部千人以上;每年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培训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及专业技术人才数万人以上。形成了全党动手、全社会参与,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格局。
(作者系中共济南市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