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清史研究成为史学研究中最热门的学科之一。其中研究清代民族及民族政策的论文之多,实难统计,惟独缺少民族政策研究的专门著作。余梓东教授长期致力于民族理论与清史满族史研究,以其多年的
《研究》一反人们直观的习惯,将诸如政策的制定、政策的具体内容、实行政策的结果等等惯用的命题,改为从理论的层次提出问题,进行深层次论证。作者将全书分为上下篇,其上篇以“清代民族政策形成的背景及过程”为主题,首论民族政策定义,再论“清代民族政策定义的界定”,详细阐明从后金时期到清代民族政策形成的过程。其下篇,以“清代民族政策构成要素分析”为中心,将清代民族政策分解为政策的“主体”,即政策的制定者与执行者及各级官署机构;其“客体”即清朝统治下的汉族、满族及各少数民族,因而提示了各项政策的互动关系,给予动态的考察。政策不再是僵化的凝固的形态,而是在人为的运作下,变成支配各民族活动的规则。最后,总论清朝制定民族政策的原则、政策的内涵、政策的本质,并以清代民族政策之“若干启示”与“政策的缺陷”作为全书的结束。作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对全书内容的整体构思,无论从形式到内容,皆有别于以往的研究模式,并将理论的思考与分析贯彻始终,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这就是学术研究的创新意义。作者在书中提出并表述的一系列学术观点,一方面对近20年来清代民族政策研究进行科学的总结;另一方面亦建树了一家之言,丰富和推进了此项研究。例如,作者把后金时期与清统一全国后制定与实施的所有政策看成是一个“政策体系”,强调指出,它的每项政策无不与民族问题有关联,而民族政策是其“体系”的“基础与核心”。历史证明,其民族政策之重要,不仅关系到清朝的盛衰成败,也是我们“确定清朝历史地位的基本根据之一”。作者具体地阐述了清代各个时期实行的各项民族政策,即对汉族之政策、对蒙古之政策、对其他少数民族之政策等等。作者据此得出结论:清代民族政策,实“集中国封建社会民族政策之大成”,其管理民族事务和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与水平,都“取得了超越前人而令后人瞩目的成就”。如,实现多民族国家的空前统一、确立中国最后的疆域版图、中华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形成、反抗外来侵略的各民族团结奋战等等,无不是清代民族政策带来的最重大成果。可以说,作者对清代民族政策的评价符合清朝的历史实际,因而是正确的。
作者对“清代民族政策要素分析”,更显其见解独特。这些“要素”是:政策的主体与政策客体、政策内容与政策形式等。如前已指出,清代民族政策的“主体”“拥有政策运行过程中的总的总体控制权”,它“集中体现清代民族政策主体的利益、意志、胆识和智慧”,表明作者已经深入到“主体”人的利益追求、思想观念及谋略智慧中。阐明政策如何产生、又如何实施的过程,更透彻地说明政策的本质及其理论依据。就政策而言,作者又分为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三种类型。这就把清代民族政策由分类而达到系统化,将清代民族政策的多样性多层次地展现出来,无疑加深了人们对清代民族政策的认知程度。同时,也指出其政策的时代与民族的局限性。如某些政策不合适宜,损害了民族利益,也造成了消极的后果。这同样有学术价值,可以提高我们对正确的或错误的政策辨别能力。
《清代民族政策研究》余梓东著辽宁民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