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等学校要努力办出特色

2004-08-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丰捷 我有话说

13位世界高等教育领域的杰出人物,120位中国重要高校的领导者,今天,这些代表着最先进办学理念的世界名校校长与中国大学校长们在同样的主题下走进同一个会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离不开世界。我们需要了解世界,需要向国际社会学习高等教育先进办学理念、经验和方法,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也希望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大学

,相互交流,沟通信息。”教育部部长周济一番热情洋溢的话为“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开幕营造出一份浓厚的坦诚交流的氛围。

在中国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推动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提高的关键时期,他们将为中国大学的发展之路碰撞出怎样的思想火花?

大学发展应立足本土

世界一流大学是怎样炼成的?如何规划自己的发展战略?当中国高等教育界正在为一流大学的目标孜孜以求时,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C・莱温教授在首场演讲中所讲述的130年前连任40年哈佛大学校长的查尔斯・W・埃利奥特的治校经验颇富启示,“对一所大学来说,必须是自身培养、生长起来的,绝不能照搬别人的做法;大学应是完全独创性,融合于各自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之下,所以世界上找不到两所同样的大学。”莱温教授用埃利奥特的治校理念告诫雄心勃勃的中国校长们。而这一点也的确引起了他的中国同行的共鸣。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顺应国际化潮流。我们与国外大学同样面对的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任务,但在此之下国情不同,大学的发展目标、战略举措必须是立足本土的,适应于中国的土壤。”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有感而发。“大学是有共性的,但更应强调个性”,对莱温教授提出的观点,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更是感慨不已。

大学要办出特色办出层次

纪宝成的忧虑绝非无病呻吟,“现在的大学,喊出的口号都一样,‘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重点大学都这么提;连校训都差不多,‘求实、严谨、创新’,无非这几个词;很多学校盲目攀比,追求高、大、全,中专改大专,大专改大学,大学有了本科招硕士,有了硕士招博士,有了博士办博士后流动站;所有的‘学院’都要改名变成‘大学’;所有的学校都是知名大学,都向学术型转变。”“千校一面的趋同化倾向令人担忧”。纪宝成认为,政府、社会的导向,以及各种有失偏颇的评价体系加剧了这种现象的演化,“社会评价就在向‘高、大、全’引导,而非鼓励大学办出特色、办出层次。”

这样的感慨内蒙古大学校长旭日干说他一开会就提,“一种模式,都往综合化发展,都不断扩大规模,这种趋势愈演愈烈,最终将使很多学校丧失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

重要的是确定自己的定位和角色

“高等教育本身就是多层次、多样化的,真正对政府、社会和下一代负责的做法是每所学校都能科学定位,包括学科领域、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和规模、办学目标。”“任何层次都能办出特色,办成一流”,纪宝成严肃地说,“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今天,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应是多样化的,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评价也应有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只要办出成绩,就该得到社会的褒奖,这才是一种良性循环。”纪宝成说,这样才能为社会提供多种选择,满足受教育者的不同需求。

中国校长们的想法在剑桥大学校长艾莉森・F・理查德的演讲中被反复强调,“每一所大学都应有自己的特色,不是所有大学都该变成一流大学。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功能,一个国家需要一些世界知名大学,绝不需要所有大学都变成有名的大学。”她举了美国的例子,“美国每个州都有一所旗舰式的大学,但更多的学校很普通,却各有自己的特色,它们并不嫉妒哈佛、耶鲁这样的名校,相反它们有令自己自豪的地方,它们同样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查德说,如果一味地把注意力放到排名里,大学就会忘记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她着重强调,与其他事情相比,大学更重要的是规划自己的发展目标,确定自己的定位和角色。“大学需要一种定力,绝不可盲从。”纪宝成这样坚定地告诫自己,也提醒所有中国同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