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加快高考制度实质性改革

2004-08-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朱振国 我有话说

高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给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带来如此巨大的影响和压力。有识之士呼吁高考改革迫在眉睫。一直在关注教育的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在今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令人关注的有关教育的议案,其中之一就是关于高考制度改革的内容。为此,记者采访了朱永新。

笔者:高考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新闻话题。高考制度的确在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为国家的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功绩自不待言。但是,有人说,高考引发的对于教育的疑惑就是,我们的教育见分不见人。您怎么看?

朱: 应该承认,现行高考制度实行了二十多年,在拨乱反正、选拔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现行的高考制度也日益显露出种种落后于时代的弊端。不利于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不利于调动高等学校在专业人才选拔上的自主性;不利于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分类指导。有人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考试不改,教育难兴。虽然言重了一些,但是道出了考试改革的迫切性。

为此,我们建议高考制度应该有一个深刻的变革。

笔者:您提出高考改革问题,应当如何改?

朱: 有几个方面。第一,应该将国立大学、省立大学、市立大学和民办大学进行分类的独立考试。建议国家集中力量办好10所一流国立高校,每省办好1―2所省属高校,有条件的地市办好1所市属大学;国立大学要面向全国公平招生,必须是全国统一的试卷或者的国立大学联考的试卷,严格按照分数录取,不允许有地区的分数差异。可以定向为边远地区培养人才,但是也必须在全国范围内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而且大学毕业后必须根据合同去边远地区工作一定时间。省属和市属大学可对本地区学生实行适度优惠入学那样政策。有条件的城市可以采取像国外社区大学那样凭高中毕业证书免试入学。民办学校则完全自主录取。所有学校必须把录取的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

第二,把考核学生和录取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大学。以往大学的招生办公室毫无自主权可言,他们惟一能做的一件工作,就是在政府部门已经决定的分数线的基础上去选择生源。有香港的学者认为,“大学乃学术机构,崇尚科学讲究声望,有了这个主动权,相信大学管理层一定重视并加强招生办公室的作用,依据自身的教育理念、办学特色而择优选才,所录取的生源肯定较以前更具个性和符合大学自身的期望”,我认为是可取的。有人认为这样可能会导致大学的权力太大,甚至会产生腐败,其实不必担心。大学总是需要自己的声誉和质量的,同时有监督的机制,我相信大学会比以前更加珍视质量。

同时,我们不赞成各省和直辖市自己举行考试,因为各省市的分数缺乏可比性,也为录取的二重标准创造了条件。如果各省市一定要进行自己的高考,那么其分数应该只对自己所管理的学校有用,而不是全国通用。

第三,改变单一的分数决定方法,把综合评价列入招生评价体系。在高校招生选拔上,考试分数不应该是高考录取的惟一标准,应该探索在考试的基础上,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科学方法。有人建议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大学统一入学考试成绩、学生在中学最后三年的学业成绩及校内排名次序、中学的办学特色、声望及校长、教师的推荐信、学生课外活动、特殊专长、竞赛成绩、奖状证书、社会服务等、学生自撰申请文章、自我介绍及其他社会人士推荐信、必要的面试等等,尤其要重视学生从事公益活动与社会服务的记录。我认为,如果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分析,是可以逐步把大学录取标准多元化,从而推进中学素质教育的进行。

同时,应该尽快制订实施方案,规范操作程序,为那些在科学研究、创造发明、文学艺术、体育技能等方面已取得突出成就和具有公认的特殊才能的学生,开通免试升入高校深造的直通车。

第四,实行“基础课资格考 专业相关课高校考”制度。(1)语文、数学、外语(我认为除了重点大学需要外语成绩作为必考内容外,一般大学可以不考外语)三门基础课实行全国统考(也可以采取高校联考),每年两次(条件成熟时也可以逐步推行多次考试。多次考试可以是一年考多次,也可以是一年有各种科目的考试。学生从高中二年级起就可以参加考试,最后让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的最好成绩。这样,就可以改变一考定终生的制度),通过者(只要通过,不记具体分数)即获得报考“专业相关课”资格;要努力提高试卷命题质量,试卷命题要力求强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要突出考生综合素质的考查,提高分数评价的“含金量”,“让死记硬背不再有市场,题海战术不再有效益,应试教育不再成为既得利益者。”因此,应该充分发挥民间机构在高考命题中的作用,建议教育部考试中心逐步取消直接命题,而是改为真正意义上的考试管理,评价各种考试机构。(2)由各高校自行确定各专业的“专业相关课”1 2门(如报考物理学专业,可确定一门“专业相关课”:物理学;或确定两门:数学、物理学。)并由高等学校自己组织命题(包括面试)和阅卷,自主决定录取标准。(“专业相关课”可在高校内进行,亦可委托考生所在地考办组织进行)。

第五,要建立各种学校之间的立交桥。应该尽快加强学校之间的学分互相承认和交换,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学校,可以通过一定的鉴定程序,为优秀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提供条件。这样,如果省属大学的优秀学生可以到国家重点大学直接插班学习,市立大学的优秀学生可以到省属大学直接插班学习,参加高考的学生就会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而一旦考进大学,也会奋发努力,不会像目前进大学就万事大吉混文凭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