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荣发展当代中国的哲学事业

2004-08-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洛林 我有话说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文化的活的灵魂。哲学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况和文明素质。哲学所解决的是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如果没有哲学,一个民族就失去了自己的精神支柱,失去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也就失去了内在的凝聚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站在时代的高

峰,一刻也不能离开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的历史作用。

正因为如此,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哲学工作。党领导下的哲学工作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广大哲学工作者对于中国哲学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对于传播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大哲学工作者解放思想、深入实际、开拓创新,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哲学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群众,在推动改革开放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引导人们树立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思想观念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都不断地出现新的情况,提出新的问题,同时也积累着新的经验,需要我们从哲学的高度予以概括、总结和回答。一句话,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的哲学工作面临着新的时代课题,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哲学重要性的认识,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繁荣发展当代中国的哲学事业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要进一步加强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反映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新成果的理论研究和教材及学科建设,要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要进一步改善创新环境,要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要进一步加强理论队伍建设特别是中青年理论人才的培养,努力推动我国哲学事业有一个新的更大发展。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我国哲学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哲学工作者应当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觉悟和使命感,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到哲学的研究、教学和宣传之中。当然,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是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我们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要以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工作者也要通过自己的研究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新的形势,立足新的实践,提出了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这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生命工程。这一工程的实施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繁荣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建设工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哲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建设工程就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完整准确地把握经典作家的哲学思想;就要捕捉和回答时代和生活实践提出的重大哲学问题;就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旗帜鲜明地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过时论”和“无用论”,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错误倾向。要自觉地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积极推进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力争用十年左右时间,形成充分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新研究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形成一支老中青三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教学骨干队伍。

哲学是生活的产物,是实践的结晶。哲学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来自社会实践,来自人类文明成果的不断积累。哲学工作者一定要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深入研究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提出的一系列新课题,不断开辟哲学研究的新境界;要高度重视当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新发展,切实加强哲学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联盟,在不同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中,从各个学科的新发展中吸取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哲学的营养;要善于吸取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着力从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哲学中、从健康有益的外国哲学中吸取营养和力量,积极推动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研究方法创新。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我们党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必须毫不动摇地予以坚持。要注意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界限。不要把学术探讨中出现的问题当作政治问题,也不要把政治倾向性问题当作一般的学术问题。学术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没有禁区,理论宣传和教学要有纪律。在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问题上,要旗帜鲜明,毫不含糊,指导思想不能多元化。对待学术问题,则要鼓励创新和探索,提倡不同学术观点、学术流派的争鸣和切磋,提倡科学说理的批评和反批评。要努力营造生动活泼、求真务实的学术环境,倡导民主团结的学术氛围,鼓励在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探索中不断认识真理、服从真理、发展真理。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建设深入推进的时代,是一个呼唤马克思主义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的哲学家要勇敢地响应召唤,承担使命,解放思想,振奋精神,为创造无愧于伟大时代和历史使命,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理论和哲学事业而努力奋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