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

2004-08-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陈增辉 我有话说

历史教育思想是邓小平教育思想乃至整个邓小平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打开《邓小平文选》(以下简称《邓选》),给人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用中国的历史资政育人。通过对历史经验的分析,邓小平同志以雄辩的事实昭示全党和全国人民:为什么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而不能走别的发展道路

?为什么党在现阶段只能制定和执行这样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而不能制定和执行别样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是他在科学判断的基础上,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优良传统得出的丰硕成果。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完整的历史教育思想。

新时期历史教育的功能

中华民族一贯重视修史、用史,形成了以史鉴今、以史资政、以史育人的传统。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反复强调要继承和弘扬这一优良传统,要懂得些中国历史,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他认为熟悉中国历史对国家、对民族、对个人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懂得些中国历史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1990年春,国际上对我国实行制裁的论调甚嚣尘上,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泰籍华裔企业家时指出:“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当我听到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决定要制裁中国,马上就联想到一九○○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历史。七国中除加拿大外,其他六国再加上沙俄和奥地利就是当年组织联军的八个国家。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邓选》第3卷第357-358页)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总结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的基础上,邓小平结合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就充分显示出懂得些中国历史对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作用。

第二,懂得些中国历史可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外宾时指出:“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他之所以反复强调总结中国历史,就是为了开辟中国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道路。如1987年2月,他在会见外宾时,针对“中国现在干的究竟是什么事情,有些人还没有搞清楚”的现状,在又一次总结从鸦片战争直到抗日战争结束的中国历史后指出:“这个历史告诉我们,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所以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邓选》第3卷第206页)1992年春,他在南方谈话中,在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经验后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邓选》第3卷第370页)这是邓小平同志总结近百年中国史、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得出的科学结论。

第三,懂得些中国历史(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反复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从中引伸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1981年5月,他在会见外宾时,在简述中国共产党60年中走过的曲折道路后指出:“我为什么讲这个历史?因为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邓选》第3卷234页)例如,1986年9月,他在答美国记者华莱士问时说:“为什么我们能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提出了现行的一系列政策,就是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邓选》第3卷172页)再如,1984年10月,他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在讲了自明成祖死后,“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后,得出一个结论:“历史经验教训说明,不开放不行。”(《邓选》3卷第90页)

综上可见,懂得些中国历史确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习史、修史,重视对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历史教育。典型的例子是:1977年复出后,他以极大的热情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总结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经验。从1980年3月到十一届六中全会预备会议期间的15个月中,他对《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讲了多次起草和修改意见,光选入《邓选》的就有9次之多,充分体现了他以史资政、以史育人的思想。

新时期历史教育的主题

在中国历史特别是在近现代史上,不少有远见的思想家、政治家,都视史学为“爱国心之源泉”(梁启超语),他们倡导并力行“读史爱国”。爱国主义成为历史教育的主题,历史教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独立。毛泽东同志认为,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实施”,就是“为保卫祖国反对侵略者而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21、520页)。邓小平同志认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热爱祖国就是要同心同德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综观邓小平同志在不同时期所讲历史教育的目的,大致有以下三个:

第一,在反对外来侵略时,历史教育的目的是激励民族气节。《邓选》中反复提到这样一个事实:鸦片战争后,中华儿女为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独立,进行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高度弘扬了爱国主义传统;但也有极少数人在外国侵略者面前动摇变节,丧失了民族气节。所以,当日本帝国主义为灭亡中国而抛出“以奴役活动和奴化教育来腐蚀我们的民族意识,消灭民族爱国思想,摧残民族气节”的文化方针时,邓小平同志指出:要“加强民族的爱国的宣传教育。无论对本军、友军,根据地和敌战区的人民,以及伪军,都需要灌输以民族的爱国的思想,提高其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随时给敌人的奴化政策以有效的打击。更要激励民族气节,反对动摇变节,提高对敌斗争的勇气,树立必胜信念。”(《邓选》第1卷第25页)这一思想,不仅在当时有效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化政策、激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而且在对外开放成为基本国策的当代中国,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在对外开放时期,通过历史教育提高全民的国格意识,自觉维护祖国的尊严。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我们提倡中国人和外国人发展正常交往,这对于加强我国和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是必要的,对于引进国外技术和资金也是必要的,今后这种交往还会日益增多。但是由于对少数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不够,也出现了一些不健康的现象。一些青年男女盲目地羡慕资本主义国家,有些人在同外国人交往中甚至不顾自己的国格和人格。这种情况必须引起我们的认真注意。”(《邓选》第2卷第177页)次年8月,他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又指出:“现在有些青年,有些干部子女,甚至有些干部本人,为了出国,为了搞钱,违法乱纪,走私受贿,投机倒把,不惜丧失人格,丧失国格,丧失民族自尊心,这是非常可耻的。”(《邓选》第2卷第337―338页)他说,解决这个问题,一要靠教育,“一定要教育好我们的后一代”;一要靠法制,“打击那些严重败坏社会风气的恶劣行为”。(《邓选》第2卷第177页)要通过教育,包括“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使他们懂得:“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邓选》第3卷第206、3页)在这方面,邓小平同志也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树立了榜样。1989年“六四”事件以后,当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断责骂中国、对我国实行制裁时,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说:“人们支持人权,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权。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我们这样一个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在谈到西方制裁时,他说:“要中国来乞求,办不到。那怕拖一百年,中国人也不会乞求取消制裁。如果中国不尊重自己,中国就站不住。国格没有了,关系太大了。”(《邓选》3卷第331-332页)这掷地有声的话语,充分表现出邓小平同志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

第三,新时期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全党全国人民懂得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从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一切。1980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邓选》第2卷369页)他要求社会主义新人要努力“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荣誉,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前途而英勇献身。”(《邓选》2卷第257页)当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时,他反驳说:“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国呢?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下的每一个公民,每一个青年,我们的要求当然要更高一些。”(《邓选》第2卷第392页)这就明确告诉我们:今天讲爱国,就是要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为她的繁荣昌盛贡献一切。在南方谈话中,他又语重心长地说:“对我们的国家要爱,要让我们的国家发达起来。”(《邓选》第3卷第378页)

新时期历史教育的对象

邓小平认为,新时期历史教育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重点是广大青少年。这是由青少年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他们的现实思想状况所决定的。

邓小平同志曾为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题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他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包括“学点历史”。如邓小平同志在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小组负责同志的谈话中就指出:“要学点历史。青年人不知道我们的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邓选》第2卷304页)1987年春天,针对一些大学生“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频频闹事的现状,邓小平同志反复指出:“要用我们自己的历史来教育青年”、“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他带头做这个工作。他一次又一次地讲,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告诉我们,“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所以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邓选》第3卷第206页)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学史、用史、治史的优良传统。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也一贯重视以史资政、以史育人。在新的形势下,胡锦涛同志也号召我们,“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善于从中外历史上的成功失败、经验教训中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规律,认识和把握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提高治国理政的才干。”他特别强调要“更加注重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来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见《光明日报》2003年11月26日)这是在新形势下对邓小平新时期历史教育思想的发展。我们一定要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认真总结历史教育方面的经验,全面落实邓小平历史教育思想,以史资政,少走弯路,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