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边的沉思》是吕相友最满意的作品。
“我已经出了6本摄影集,而这一本最好!”今年已是76岁的吕相友老人,谈起自己最近在辽宁人民出版社
1948年,正值解放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吕相友开始了自己的摄影生涯。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的战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1950年,他又走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作为战地记者,他几次立功受奖。从1957年开始,他到人民日报任摄影记者,开始了自己对共和国领袖的摄影报道。吕相友不是经常跟随领袖左右的专职摄影师,只是在领导人参加国事活动时负责摄影报道。但是,吕相友却总能利用短暂的拍摄间隙,捕捉到领袖们展露神采的瞬间。
吕相友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给小平同志拍照是在1957年,当时小平同志到西郊机场接外宾。直到1988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吕相友已经为小平同志拍摄了几千幅照片。《邓小平》就是其中精选出来的。在31年跟随领袖拍摄的日子里,最令吕相友难忘的,还是1983年大连棒槌岛之旅。当时,已经任中国新闻社摄影部主任的吕相友正在棒槌岛休假,一个机缘巧合,让他成了同在棒槌岛休假的小平同志身边惟一的摄影师。在8天的时间里,吕相友用照相机近距离记录了这位世纪伟人的质朴生活。
“小平同志喜爱游泳,更喜爱在大海中游泳。海阔天舒,更显出击水者的云水襟怀和刚毅本色。他常说,‘我能在大海中游泳,证明我身体还行;我喜欢打桥牌,证明我的脑筋还清楚’。”在棒槌岛,小平同志几乎每天都要游上近90分钟。最吸引吕相友的,是老人的各样神态。除了同家人享受天伦之乐,“从神色上看,他一直在不停地思考问题。”最令吕相友满意的《大海边的沉思》就源自当时的抓拍。
“小平同志平时不爱多说话,但非常体谅身边工作人员的心思。”吕相友说。在棒槌岛跟随小平同志的那些天,是吕相友作为一名记者最幸福的日子。“看我不停地在左右拍摄,小平同志幽默地说:‘不要拍了么,拍得太多喽,浪费喽。’可我怎么能错过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呢?于是,我‘抗命’了。”正是这样的“抗命”,成就了《林荫路上的散步》、《听外孙讲故事》、《海中遨游》等精彩作品的问世。“在小平同志离开棒槌岛之前,他仿佛猜中了大家的心思,提出要和工作人员们合影。‘咱们也照一张’,小平同志招呼我,并示意我摘下挂在脖子上的两台相机。我激动得一时不知所措,小平同志紧接着说:‘对喽,对喽,不能摘,摘了就没有标志了喽。”作为摄影师,挂着相机同小平同志的这张合影,是吕相友一生的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