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气候变化与社会变迁

2004-08-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中国气象局副局长 许小峰 我有话说

今年夏季的天气特点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如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先后遭到暴雨大风侵袭,引发灾害和人员伤亡;浙江一次雷击就死亡17人,甚至有人在长城上打手机也会遭雷击受伤;西部山区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已带走上百条生命;江南一带的持续高温除造成用电紧张外,还引发疾病和死亡人数增加。所有这些不免使人们

产生疑虑,难道真是气候发生了什么异常吗?有位朋友就曾打电话问我,这是不是气候变化造成的?对这一问题还真不好回答,说是与不是都缺少足够的依据。

气候本身在变化,这是不争的事实。无论从全球角度还是我国的情况,都能证明这一点。比如,自1860年有气象仪器观测记录以来,全球平均温度升高了0.4-0.8℃;到目前为止,我国已连续出现了十几个全国大范围的暖冬,近50年来的年平均降水量也在逐渐减少等等。然而,气候变化是指大气要素平均状况较长时间的系统性演变,一次强暴雨或雷电的发生显然不足以说明问题。但气候变化又确实会引发极端天气的增多,这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因此,要想证明气候变化是否对今年的天气事件起到了什么影响,还需要对有关资料进一步分析研究。气候变化问题有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其造成的后果不能过于简单化。

如果对气候变化这样的复杂问题一时还难下定论的话,不妨转换一下思路,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一下近期由天灾造成广泛影响的某些原因。

实际上,对于天气变化这类自然现象,除了其自身变化会对人类产生影响外,社会发展与变迁同样会改变人们感受。曾有人做过分析并得出结论:社会、经济越发展,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也会越大。这大概可以说明灾害的增加并不一定都归结为气象环境本身的变化。社会经济发展了,遭受灾害后付出的代价随之增大,对灾害的敏感度自然也会提高。最近到西部山区出差,听当地人讲:过去谁家发生雷击是不会报告的,遭天打雷劈被认为是不光彩的事。现在不同了,一方面认识上有变化,知道这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另一方面如把损失如实上报还能得到政府的帮助。我当时就在想,如果是因为这种变化造成灾害的统计数上升,显然与气候变化无关。

现代媒体的敏感与快速传播也会使得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感受与以往不同。二十年前,大概只有台风登陆和寒潮爆发会在广播里发布,其他灾害的消息就很少了。即使有,传播范围也很有限,那时收音机还属高档消费品。进入当今的信息时代后,电视、互联网、手机等迅猛发展,任何能引人关注的消息都难逃媒体的搜索。与人们生命财产密切相关的气象灾害信息自然也不例外。以在中国影响最为广泛的央视新闻联播为例,在近两年主汛期的7月,几乎每天都有气象灾情的报道,少有遗漏。暴雨、洪涝、雷电、高温、山体滑坡等灾情通过媒体迅速传播,加深了人们印象。这种感觉上的变化是对客观真实有了更多了解后的反映,但难以归为气候因素。

另一种造成自然灾害增多的原因就更难用气候变化解释了。如在经济发展中违反自然规律,在水路上造建筑,市政建设中不设计足够的排涝设施,高层建筑不安避雷器,加上某些抗不住任何风雨的豆腐渣工程。这些因素造成的后果无论如何怨不到老天爷那里去,只能通过加强科学规划和建设管理来改进。

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过程,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样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关系与影响,而人与自然之间也存在着尚难确定的各种积极或消极的相互作用,任何现象的产生往往都不是单一因素的结果。因此,我们在作分析、判断时也应考虑得全面一些,切忌将可能性与必然性混为一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