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清代河西走廊的水利纷争和分水制度

2004-08-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培华 我有话说

清代河西走廊黑河、石羊河流域的水利问题,除现有的研究成果外,还有两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一方面要分析争水矛盾的类型,产生争水矛盾的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另一方面要探究解决争水矛盾的措施,即分水制度的内容与作用等问题,以期全面、深刻地认识河西走廊的水资源利用、管理与分配问题,并对今天的“资源

水利”制度创新提供有益的启示。

在河西走廊,水利纷争是历史时期主要的社会矛盾之一。以黑河、石羊河流域为例,水利纷争的主要类型有三种:一是河流上下游各县之间的争水,如黑河流域下游高台县与上游抚彝厅(今临泽县)、张掖县之间的争水,主要有镇夷五堡案、丰稔渠口案。石羊河流域下游镇番县(今民勤县)与上游武威县之间的争水,主要有洪水河案、校尉渠案、羊下坝案。二是一县内各渠、各坝之间的争水,如镇番县各渠坝之间的争水。三是一坝内各户之间的争水。第一、二类水利纷争程度最激烈,动用武力,且互相控诉。正如乾隆《古浪县志》所云:“河西讼案之大者,莫过于水利,一起争讼,连年不解,或截坝填河,或聚众毒打,如武威之吴牛、高头坝,其往事可鉴已。”

河西地区争水矛盾的产生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因素,而有时这两种因素互为因果。社会因素有:流域与行政区划不一,上游占据地利优势,多拦截河水,使下游涸竭;河源水脉融贯,有时确实难以区分此疆彼理;土地沙化,水渠渗漏加剧;开垦湿地以增加耕地,势必造成新的用水矛盾;迁移回民从事农业,与汉民屯田用水发生矛盾;县官处理不力。自然因素则是河西走廊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带,森林植被的破坏,走廊南北各山多成为童山,生态环境变化,引起高山积雪融水减少,使依靠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水源减少等。

解决争水矛盾的方法,除了新开灌渠外,主要是建立不同层次的分水制度,有河流上下游各县之间的分水,可称为一次分水;有一县各渠坝之间的分水,可称为二次分水;有一渠坝各使水利户之间的分水,可称为三次分水。各县之间的分水,按照先下游后上游的原则分配,由各县协商解决;如协调不成,则由上级协调,甚至调用兵力,强行分水。在黑河流域,上游的张掖、抚彝、高台各渠截断水流,使下游毛目县和高台县的镇夷五堡缺水,安肃道委托毛目县率领丁夫驻扎高台,封闭渠口十日,使河水下流。石羊河流域,上游的武威县往往多占水利,使下游的镇番县农田缺水,两县经常发生争水矛盾。地方政府断案文件即重新分水文件,都被刊诸碑石,立于府署或龙王庙。

一县内各渠坝的分水,由县府根据先下游后上游和各渠坝地亩、承担的粮草等分配。县府把分水方案及管理制度等文件刻石,立于县署,称为“水例”或“渠坝水利碑文”,以便于农户遵行和政府管理。如康熙四十一年镇番卫大倒坝碑,雍正五年镇番县小倒坝碑,俱在县署。乾隆八年古浪县县令安泰勒石“渠坝水利碑文”亦应立于县署。古浪县“渠坝水利碑文”规定,各渠坝都有各自的使水花户册一式二本,钤印一本,存县一本。管水乡老收执,稍有不均,据薄查对。各县设立水利通判、水利乡老的时间不一。

总之,分水制度的建立,既有县级政府具体的分水方案,又有府县中水利官员的设置,还有分水的技术方法和制度原则等;其维护和完善则体现在水利老人、渠长的日常维护,发生纷争时各级政府的调控等。各种与分水有关的文件成为农户遵行和政府管理的主要依据。分水制度一经建立,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由于气候环境与社会条件等的变化,原先的分水制度也会有调整。

在河西走廊的分水制度中,常常以时间确立使水的日期或定额。传统记时方法是干支记时,一昼夜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分8刻。民间计时方法之一是点香为度,以一柱或几柱香燃烧的时间长度来记时。由于水源珍贵,分水不仅计算到时,而且计算到刻(文献中记为“个”)、分。分水的技术方法之一是确立水期、水额。水期,是使水的时间。水额,是使水的定额,又叫额水。武威、高台、永昌等县都通行水期。水期已定,再分配用水定额。镇番各渠用水都有定额。历史上和文献中,有两种表述水额的方法。一种是以牌期为纲,以各渠坝为目,把一牌之水分给各渠坝。另一种是以各渠坝为纲,牌期为目,把各牌期水分配给各渠坝。

在河西走廊的分水制度中,分水的制度原则通常有二类:一是公平原则,依据所处的自然地理位置,即离渠口的远近,先下游后上游。公平原则,一般通行于各层次的分水中。二是效率原则,其中有按修渠人夫使水、计亩均水(计亩)、计粮均水(分时、照粮分时、照粮摊算)三种细则。效率原则,各县各渠坝,因水、因地而异。计粮均水、计亩均水,多为一县内各渠坝之间的分水,即二次分水的制度原则。二次分水原则,各县不一。大体上,古浪、武威、镇番、永昌计粮均水,山丹、张掖、抚彝、高台计亩均水。一县内的分水原则,也并非整齐划一,如镇番县大河各坝章程不一,或照粮分时,或计亩均水。这种差异的产生,是因为各县或各渠坝水源丰枯不同。计粮均水、计亩均水都是平均分配水资源的方法,但有所区别。计粮均水,是在水源不足时优先满足交纳国家正额税粮农田灌溉的分水制度,多实行于石羊河流域的古浪、武威、镇番、永昌等县。计亩均水,则是在水资源相对较为充分时为满足各类农田灌溉的平均分水方案,多实行于黑河流域的山丹、张掖、抚彝、高台等县。目前,黑河、石羊河流域上下游各省区、市、县之间仍存在激烈的用水矛盾。在黑河流域,国家统一管理、分配流域水资源,促使甘肃张掖市在2000年9月和2001年2月,实现了向内蒙古额济纳旗的两次分水,干涸了十年之久的居延海重现生机;建立节水型社会,初见成效。但是,在黑河、石羊河流域,如何协调上游和下游的共同用水,如何调整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的矛盾,使下游的高台、民勤等县有水可用,仍有许多工作要做。而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历史的经验无疑值得借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