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光达大将和夫人邹靖华
初夏的一个清晨,我在部队机关大院散步。这时,一位老同志告诉我:“许光达大将夫人邹靖华大姐去世了!”我
我听到这样的安排,感到不可理解,难以置信。我们和邹大姐同住一个大院,她是一位年长90多岁的令人可亲可敬的好大姐。许多同志都知道,邹大姐是毛主席的恩师邹希鲁先生的女儿,是毛主席的另一位恩师徐特立老人送到延安抗大的女指导员,是“三八”式的老党员,是彭德怀元帅高度赞扬过的军队转业干部,是赫赫有名的开国元勋许光达大将终生相爱的夫人。这样一位大姐去世了,按照规定和惯例,家中会设灵堂,单位会组建治丧机构,然后发出讣告,告别仪式肯定会安排在八宝山最大的告别厅,一些高级领导和许多同志都会前往参加,花圈和挽联肯定会送得很多很多。虽然提倡丧事从简,但也不能简单到这种程度呀!
我忙和几位老同志一起,赶到301医院告别室,对着邹大姐慈祥的遗容,向她老人家深深三鞠躬。因为没发讣告,所以前来参加告别的,都是互相转告、闻讯赶来的,尽管这样,人还是越来越多。其中包括毛泽东、邓小平、胡耀邦、刘伯承、叶剑英、贺龙、罗荣桓、粟裕、罗瑞卿、王若飞、廖汉生、张鼎丞、胡乔木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属晚辈,都陆续赶来了。
人们一方面向邹大姐表示哀悼,劝慰邹大姐的儿子许延滨、儿媳曾正魁等家人忍痛节哀,保重身体;另一方面也多少流露出一种情绪,觉得邹大姐的后事不该办得这样简单。
在这种情况下,延滨同志满含眼泪,向人们宣布了邹大姐生前的遗嘱。他说:
我们这样做,是根据妈妈的遗嘱办的。你们赶来了,我们全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没有发通知,也希望得到大家的谅解。妈妈在弥留之际,断断续续口述了这样三条遗嘱――
一、妈妈说:“我走了,遗体由我所在党小组的同志和家人送到八宝山火化了事,此外不要再麻烦军队与地方的各级领导和其他同志。”
二、妈妈说:“我走了,不要搞什么仪式,搞仪式会打扰许多人。老年人来了会伤感,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中青年人来了会耽误他们的工作和学习。搞仪式会花很多钱,花圈那样贵,花的又是公家的钱、人民的钱,我感到心痛。”
三、妈妈说:“我的存折上总共还有两万五千块钱。你们拿出一万块,替我交上最后一次党费。剩下一万五,到你们爸爸诞辰100周年时(2008年),替他出一本书,把他过去的那些文章印上,就印100本,分送给他生前的老领导、老战友、老部下的晚辈和朋友做个纪念。这件事我办不成了,感到是个遗憾,你们要替我办好。”
说到这里,延滨已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前来送别的人们更是十分感动、赞叹不已。
听了邹大姐的这三条遗嘱,我很快就联想起了许光达大将几次让衔的故事。
许光达同志在战争年代南征北战,功勋卓著。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时,当时他担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军委装甲兵司令员。当他得知中央军委准备授予他大将军衔时,感到惶惶难安。先是几次给中央军委各位副主席写报告,请求降低一衔,说是授予他上将足矣。当时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副主席,不但不同意他的请求,还批评他这样做是缺乏组织纪律观念。事情最后闹到了毛主席那里,一次中央军委开会时,毛主席举起许光达要求降衔的申请书,大声说:“这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他还说:“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扬天下!”
结果,中央军委还是没有批准许光达的降衔申请,仍然授予他大将军衔。他鉴于组织纪律,接受了这个衔级。但最后又经过再三请求,总算给自己降低了一级薪金待遇,他才勉强感觉心里比较平衡了。
真是无独有偶。邹大姐离休前长期担任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政治部副主任。她于上世纪50年代转业到地方工作后,曾多次将晋级机会让给其他同志,因而她自己比同期参加革命工作的一些同志职级偏低。邹大姐去世后,她生前所在单位的党组织专门做出决定,表彰她的高风亮节,开展向她学习的活动。
我们注意到,在那个小型告别室里,没有多少花圈,没有多少挽联,也没有播放哀乐,只是《送别》这首歌在低沉回荡:“送君送到大路旁,君的恩情永不忘……”这首激动人心的革命歌曲,将伴随着邹大姐乘鹤西去,伴随着邹大姐在天国与许大将相会。
许光达,邹靖华,这两个光辉的名字,这一对革命伴侣、模范夫妻,必将化作两颗璀璨的星辰,永远光照人间!(本文作者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