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据报道,各项工作虽然进展顺利,但也面临一些突出困难,其中之一就是“入户登记难”。部分被普查对象由于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对普查人员出言不逊,甚至拒之门外。这些“不信任、不配合、不善意”的现象,无疑给普查工作增添了诸多麻烦。
全国经济普查有助
就保障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整个调查的有效性而言,上述状况是极为不利的。为此,有关政府部门应积极行动,有所应对。
其一,政府有关部门要依法行政,确保普查的独立性。专门的调查机构和调查队伍成立之后,应依法享有自身的权利和责任,按照特定的程序,独立调查,独立报告,独立监督,不受干扰。对于任何弄虚作假、违法违纪行为,要依法进行惩处。如此,普查才能树立权威,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政府部门在展开经济普查时,有必要将整个调查的程序最大限度地公之于众,而这恰恰是现在做得不够的一个方面。比如,在各种宣传材料中,口号和广告词较多,而关于整个调查流程的介绍则很少。
其二,应当强调普查的公共性。调查数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一项特殊的公共产品,配合调查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经济普查不是政府一方的“独脚戏”,不是政府的内部事务,而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国家大事”,它需要政府和公民的通力合作。因而,激发公民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对于普查的顺利完成极为重要。针对于此,相关政府部门在进行宣传和动员时,就需要特别突出经济普查的性质、目的和意义,使民众心中有数。
从本质上说,经济普查是一次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公民是信息的提供者,政府是信息的采集者。在这个过程中,公民的行为和责任具有很大的弹性空间,政府部门所持态度和措施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公民对于普查工作的配合程度。因而,经济普查的成功有赖于政府和公民之间的不断沟通和精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