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的一天,我在书店里,遇上一位替父亲买小说《红旗谱》的大学生,但是当时书店里没有这本小说。我去询问,年轻的大学生告诉我,他家在保定地区的唐县,父亲就是参加过小说《红旗谱》描写的“高蠡暴动”的农民,老人很想要一本《红旗谱》,可是跑了十几家书店都没有买到……。当时我就想,要寻找机会,一定让《
当我下定决心,要把《红旗谱》由小说改编拍摄成一部优秀的电视剧时。我随即找到小说作者梁斌的夫人散帼英,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我以个人的名义自己出资,签定了五年内把小说《红旗谱》和《播火记》、《烽烟图》的相关章节,改编创作为电视剧的版权所属的协议。这时,关心我的朋友,非常善意地提出了质疑和反对:因为小说和电影的成功,使电视剧《红旗谱》的改编和创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性。人们对《红旗谱》和朱老忠的认知定位不但早就形成,而且是根深蒂固的,如果再去改编创作电视剧,能够达到吻合人们心理期待和希望值的程度,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年轻一代人要知晓的企盼、老一代人深情的寄托,使我无怨无悔,我的想法得到了中央电视台影视部的支持,我们在策划中,取得了共识:电视剧《红旗谱》将是一部主旋律的作品,但又因为它是表现冀中农民由个人反抗压迫到跟着共产党闹翻身的历程,题材决定了它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传奇性;所以这部主旋律的电视剧一定要拍得“好看”:要在强化故事性、可视性上下点功夫。首先,我们在选择编剧上做了认真的思考。经过权威专家的多次的题材论证,并在得到梁斌家属的精心支持下,历经三年,剧本总体四易其稿,部分内容达到了七易其稿,终于完成了剧本的改编创作。
《红旗谱》中的锁井镇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河北农村的村落。我们深入生活的小说原发生地河北保定地区的高阳县、蠡县、唐县等地,到处是新房新路新气象,根本无法找到当时土屋土镇的环境和场景。当年的千里堤还在,可是滹沱河已经断水数年了……几经辗转,在宁河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在宁河的七里海搭建了锁井镇和白洋淀水寨的主要场景,当地人都叫这片场景“红旗村”。七里海一年三季碧水荧荧、芦苇重重。可是到了冬季,由于是离渤海几里远的退海湿地,气候格外地阴冷潮湿,给实际拍摄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
电视剧开拍了。不久,一场50年未遇的大雪,早早地降临在七里海。一夜之间使场景地和通路全都铺盖上厚厚的雪;只要太阳一出,不用两个小时,雪还会融化掉,使道路和场景地变得水汪汪一片,地也会湿粘得使人车不能行进,整个拍摄经常被迫中断。为了保证拍摄,天刚亮,剧组的人就拿着各种工具进入了场景地的积雪中,开始了清雪“大战”……演员和职员那种忘我的投入,使人感动,大家都说,动力来自《红旗谱》的精神。
电视剧《红旗谱》正在播出,我期待着观众的“评分”。“愿大红旗永远不倒!”让朱老忠的话,回响在九州大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