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了二百零五万双渴望的眼睛

2004-09-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瑟 我有话说

看到飘着红旗的车子进了校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乔仁乡中心学校12岁的学生玛丽卡兴奋地与小伙伴们跑了上来,车一停稳,就马上从车上往下搬运大包大包的书籍。“这是党和政府给我们送来的免费教材,我们能不高兴吗 ”玛丽卡边说边干着,头上的汗水在午后的阳光下亮晶晶的。

在这批兴高采烈的人群中,还有

十几位身穿哈萨克民族服装的中年妇女,她们都是学生的家长,听到今天免费教材送到学校的消息,她们放下家中的活,主动来校帮忙。有四个孩子的古丽巴激动地说 “过去供一个孩子上学都困难,现在有党的好政策,我家的四个孩子都上了学,非常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

据新疆新华书店提供的消息,同一天里,新疆56个县、502个乡、近5000所学校的205万名中小学生的免费教材全部发放到学生手中。

“为了孩子,我们苦点儿累点儿不算什么”

8月底的新疆新华印刷三厂一片寂静。记者见到厂长郭全时,他还是一脸的疲惫。作为新疆教材印刷最大的生产厂家,从今年3月20日到8月15日,全厂职工放弃休息日,一天二班轮岗,全力印刷这批教材。

“接到印刷免费教材的任务后,我们在全厂召开了动员大会,职工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 为了孩子,我们苦点累点不算什么。为此大家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这期间,许多职工顾不上照顾自己的孩子和年迈的老人,还有的职工夫妻同住一室,却没打几次照面。在这场攻坚战中,苦与难没有让职工们退缩,相反,各车间都完成了相当于平时三倍的工作量,创下了有史以来最高的生产纪录。”郭全厂长感慨地说道。

贾秀峰,新疆印刷三厂技术质量科的科长,已有7年没动过机器了。当厂领导安排他当一台机器的领班时,他很快与多年没摸过的机器“亲近”起来,与搭班的4名工人默契配合,将工作程序重新调整,使其环环相扣。于是,时间被他一分一秒地“抢”了回来。十天中,他所负责的班组完成了290万张的进纸量,相当于平时一个月的工作量。

孙海燕被大家称为“配页高手”。她两天中配页16万张,完成了相当于平时一周的工作量。当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依然要为年幼的孩子洗衣、做饭。可第二天她还是按时奔赴车间。

说起这些,郭全厂长的眼都湿润了。“5个月的时间,我们印刷了近500个品种、2300多万册的教材。最多的开印了10次,最少的教材才印了2000册。但大家心里都清楚,就是只印一本教材,也让一个孩子重新回到了教室。”

“让孩子早日拿到教材是我们的责任”

“课前到书,人手一册。这是我们教材发行的最大目标。为了让孩子们早日拿到教材,我们图书发行部门克服重重困难,保质保量按时将免费教材送到了每一位贫困学生的手中。”新疆新华书店储运部经理吉荣龙说道。

年初时,他们就制定了《新华书店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教材发行管理暂行办法》,从根本上确保了发行任务的落实,同时他们还成立了免费教材发行工作督导组,深入到新疆各地州市县。

在储运部的车间里,记者见到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由储运部机关8名党员组成的打包队正在忙碌着,他们从教材运来的那天起,就主动来到车间与工人们一起工作。党员小组成了储运部的一面旗帜。支部书记陆强充满感情地说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工作误了孩子们正常地拿到教材,党员们主动地来到生产第一线,就是想通过我们的手,将这些饱含党和国家关怀的免费教材尽早地送到孩子们的手中。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关心贫困孩子的实际行动。”

为了这批教材,储运部的同志们放弃了休息,整日坚守在岗位上,运输车辆随到随装车,没耽误一次。

为205万名贫困学生忙碌的还有各级教育和基层新华书店的人们。昌吉州新华书店经理张魁梧告诉记者,为准确地搞清贫困学生所需教材的情况,他们不下十次地往返于昌吉市与奇台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有时为核准一个数据,都得深入到边远的乡村,找到那位学生,核实了情况才放心。“通过这项工作,我们要扎扎实实、准确地把党的关怀送到每一位学生手中。这对提高公民素质共同奔小康有好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