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浓重的绿色铺天盖地地向县城逼近。7月中旬,一野猪信步踱入县城,在壶山自来水厂林木繁茂的院子觅了个窝,一住就是几天,吓得自来水厂职工不敢上班,最后不得不动用公安处置。这是记者在浙江省武义县采访时获知的趣事。
驱车出武义县城,公路两侧,群山层峦叠翠,触目皆绿;溪涧碧水奔流
县委副书记祝伦根介绍说,武义人自古就有着强烈的生态意识。在郭洞古生态村,但见村口古树参天,村旁的龙山上林木繁盛。郭洞村自古即立下族规,禁止在龙山上砍伐,此举使龙山上至今仍保持着原始次生林。
其实,武义县的生态更大地得益于下山脱贫战略。武义有8万人居住在深山中,其中4万人生存环境恶劣,靠山吃山,严重破坏生态。1994年起,该县实施下山脱贫工程,先后将309个村搬迁下山,搬迁的村退耕退宅还林上万亩。此举使该县出现了200平方公里的无人区,生态环境迅速好转。
生态要保护,经济也要发展。该县领导认为,经济必须低代价增长,以破坏生态环境的高代价的发展是不足取的。基于此,该县提出了“工业强县,开放兴县,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并对经济进行重新布局 东部工业区,中部旅游区,西部生态区,旅游区和生态区不允许企业进入。
该县近年来对污染源进行坚决治理,全县最大的企业化工厂被关闭,30多家萤石矿合并关闭只剩下8家,140余家重点污染企业得到整治,目前已有110家企业完成了治理,搬迁30余家。
开发区引资坚决杜绝污染企业迁入,宁可经济发展慢一点也不能付出环境的代价。去年有几十家温州皮革企业要求入园,均被拒绝。开发区已引进的900多家企业无一家重污染企业。
2001年,该县被省环保局批准列入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县。目前该县森林覆盖率已达72%,城区空气优良率达100%,全县降酸雨率从1996年的64%下降到2003年的15%;云豹、豹、黑麂、白颈长尾雉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猕猴、穿山甲、小天鹅等3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迅速繁衍。
东部机声隆隆,中部车水马龙,西部满目葱茏。一个低代价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已在武义呈现 近年该县财政收入以每年近2亿元的势头增长,今年上半年15项经济指标有11项位居金华市前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