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带有“健康”概念的商品充斥市场,它们满足了一些消费者的渴望与期盼,其中许多也存在不真实因素。消费者如何不被误导,笔者给你提个醒。
别让“健康”家电迷了眼
生活讲健康,花钱买健康已成为消费热点。在家电商场、专卖店,几乎所有的家电都打上了“健康”的
衡量家电“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厂家、商家难以说得清楚,消费者就更难以抉择。有关专家认为,目前市场上的彩电无论有没有采用“环保”新技术,只要其辐射量低于每小时0.5毫仑这个国家标准,对人体健康就是安全的。“健康”冰箱并非名副其实。目前市场上的抗菌冰箱,只是将冰箱的内胆、门胆和把手换了一种抗菌塑料,这种塑料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但对于不接触抗菌塑料的食品则起不到任何作用。对于“健康”空调,专家认为有些空调虽然采用了一些新技术,但在宣传杀菌、消毒等作用上夸大其辞,真正的健康空调技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
别对“绿色”有糊涂的爱
绿色食品、绿色服装、绿色居住、绿色手机、绿色照明、绿色旅游等,正悄悄地走进人们的生活。但是,一些生产者、经营者借助所谓的“绿色”以假乱真,混水摸鱼,误导消费者。目前市场上假“绿色家族”有以下几种:一是将普通产品披上“绿色”外衣,自封为“绿色”产品;二是某一产品获得了有关部门的认证,便把其他没有获得认证的相关产品也罩上“绿色”的标识;三是通过盗用他人绿色标志或随意“修改”标签,蓄意欺骗消费者。在城镇的农贸市场上,有些摊主竟然对消费者说:“有虫眼的蔬菜、水果就是无公害蔬菜”,有的还把红薯藤、马兰头、荠菜、黄花草等说成是绿色蔬菜。
绿色的标准是什么,许多商家和不少消费者对此概念不一定能够说得清清楚楚。仅以绿色食品为例:我国农业部于1990年将无公害食品定名为“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是安全、营养、无公害类食品的统称。绿色食品标志,是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国家工商局注册的第一例质量认证商标,绿色食品证书有效期为三年。要想获得此标志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一是符合绿色食品的生态环境标准;二是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三是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四是符合绿色食品特定的包装和标签标准。由此可见,天然、野生食品并非等于绿色食品;绿色食品证书并非是终身荣誉,因为它在市场有效“服役”期为三年;食品外观并非越绿越好。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目前开发进入市场的绿色食品数量还很少,伪劣“绿色”食品在市场常能见到。国家在加快绿色食品开发的同时,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将全面实行,消费者不要轻信所谓的“绿色”,更不要一味视“绿色”为“宝”。消费时要看准“绿色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