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走出能源“困局”的路径创新

2004-09-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胡跃龙 我有话说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钢铁、水泥、汽车、建筑等资源高消耗产业高速增长,导致了电力、煤炭、石油的供求缺口剧增,能源供应出现了历史少有的全面紧绷局面。如何走出能源“困局”,已成为关系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为走出这一能源“困局”,有关机构与能源专家、经济学家相

继提出了多种方案,但大体都离不开两条:一是开源,二是节流。笔者认为,无论“开源”,还是“节流”,能源资源是否适应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最终决定于该国能源的生产与消费、国内与国际等方面“多层综合替代”的路径是否能够形成,是否运行顺畅。我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与体制转型、社会变革的重合期,所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多层综合替代”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多层综合替代”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基础替代。金融资源与能源资源之间的替代关系是其他一切替代的基础,因此可称为基础替代。能源产品的开发与贸易是有成本的,实际上就是金融资源。这一成本在能源资源探采或开发中表现为投资,在能源贸易中表现为资金,而在国际能源贸易中则是外汇资金的支付能力。一个国家能源的总量供给、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基础替代即金融资源的能力。基础替代提醒我们,一方面,能源“困局”因经济增长而生,而解决这一“困局”却离不开经济发展所提供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要提高宏观调控的质量,做好能源开源节流及其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全力避免“能源危机”与“金融危机”同时发生的“困局”出现。

第二,供给替代。能源资源表现为煤、油、气、水电、核电、各种新能源等资源形态,并可开发为多种多样的能源产品。供给替代是不同能源产品之间的相互替代,是能源开发与产品升级最常见的方式,其基本规律是经济高效的新产品替代没有竞争力的传统产品。人类历史上最具革命性的供给替代有煤炭替代薪柴、石油替代煤炭等等。供给替代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直接替代与间接替代:超越传统能源的制约,寻找可行的新能源,是直接替代;在没有找到新能源之前,通过深化开发、调整结构、循环利用等提高传统能源利用效率,则是间接替代。

第三,需求替代。能源需求表现在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需求的变化会引起能源供给的变化。例如,汽车的出现使石油成为战略性能源,人类因此由煤炭时代进入石油时代。需求替代也可分为直接替代与间接替代两种:通过能源需求的管理,用低能耗产品替代高能耗产品,可以实现直接替代,如用公共交通替代小汽车、用电风扇替代空调等等;同样,通过节约能源或者提高能源的消费效率,如夏天将室内空调温度由26度提高到28度,或者更多地使用低能耗空调器,同样可以减轻能源需求的压力,实现间接替代。

第四,空间替代。空间替代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分为国际替代与国内区域替代两种。我国上一次国内能源缺口产生于1992年。1993年以后石油净进口不仅成为常态,而且规模越来越大。这是国际替代的表现。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能源国际化即利用国外能源资源的过程。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快速提高,是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过程中利用国际资源的必然结果,尽管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总体上看对开辟资源渠道、调整能源结构、提升综合国力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此外,对国内的区域替代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将能耗高的产业尽可能地布局在能源相对充裕的地区,尽可能地促进能源向利用效率高的地区流动等等。

能源“多层综合替代”是一个同步发生的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体制与机制,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能源的开发、利用之间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从世界经验和我国的国情来看,“多层综合替代”路径的形成至少要有以下主要条件:

一是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开发和节约的能源市场机制。从国际上看,能源市场是一个垄断程度较高的复杂体系。我国能源市场化改革尽管已经起步,但仍有很大差距,其目标是提升能源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因此,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在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是扩大能源供给、调节能源需求、鼓励节约,提高利用效率、优化能源产品结构的重要手段。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变历史形成的条条块块等市场分割格局,形成适度竞争、统一高效的能源市场结构,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理顺煤电油气等能源的价格体系;另一方面,还要了解国际能源市场的游戏规则,学习运作技术,跟踪分析石油等主要能源的国际市场变化,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

二是政府的角色定位要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要认识到,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政府不可能包办能源领域的一切事务,但所承担的任务更重、责任更大。为此,要形成目标明确、长期持续的能源综合战略;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立足国内、面向全球,做好能源及其相关领域的制度安排;建立能源领域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的应变体系,保障能源安全;改变偏重于能源供给方面的直接管理,加强对能源需求(包括中间需求、终端需求即消费需求)的引导和调控,使能源供求双方基本相互适应;加强国际交往与合作,为我国企业从事能源国外开发与能源国际贸易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保持政府对能源生产和供应中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鼓励能源领域的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这是能源“多层综合替代”的核心内容。技术创新是实现供给替代的根本途径,管理创新则是基础替代、需求替代和空间替代的保障。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要体现在政府、企业、民众的行动之中,政府要通过财政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等进行激励,使全社会形成科学开发能源与合理使用能源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四是进一步完善能源基础设施。这是保证能源“多层综合替代”基本平台,有关方面的建设时不我待。当前及今后的重点:建立以石油为主体的能源储备体系;加强运输线的建设,如跨区输配电网、运煤专用铁路、跨区输油或输气管线、国际运油船只与航线等等;加强大型煤气基地的建设,推进海外油气基础的开发等等;能源加工能力要同步配套;提升能源体系的信息化水平,提高能源产业的运行效率,增强能源领域突变性事件的风险防范与控制能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