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8月15日的天津,一汽解放第五代产品――奥威重卡在这里投放,一汽在重型卡车核心部件的研发制造能力上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一个月后,一汽自行研发的我国第一台红旗混合动力轿车亮相车城,一汽在轿车关键总成研发的水平上迈进了世界科技前沿。
共和国两个元勋品牌――解放和红旗已经被一汽高高
一汽总经理竺延风说,这是一汽解放思想、开放合作、自主发展带来的新变化,也是一汽适应市场经济艰苦奋斗、再造优势成果的积累。
数字表明 近10年来,一汽的销量从19万辆,提高到90.2万辆,增长3.7倍;销售收入从199亿元提高到1140亿元,增长4.7倍;利税总额从14.6亿元提高到141.3亿元,增长9.3倍。1992年以来,一汽在全国500家大企业综合实力排序中一直名列前10位。从2001年到2003年,连续3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企业”之一。
开创共和国汽车基业
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第一次出访苏联时说下了这样一句话 “我们也要有像斯大林汽车厂这样的大工厂。”
老人家的话很快就变成了现实,1952年7月重工业部汽车工业筹备组在长春成立,一汽被列为国家“一五”期间规划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毛泽东亲自签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设汽车厂的指示》,并题写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
1953年7月15日,万名建设者汇聚在长春西南郊,当一汽人在茫茫荒野上打下中国汽车工业第一根基桩时,他们也在自己的脚下铺设了一条奉献的跑道。
1956年7月13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这里驶下装配线,一汽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解放”这个由毛泽东命名的中国第一汽车品牌开启了装备中国的历史航程。
1958年一汽研制开发了国产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同年,中国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下线,第一辆越野车研制成功……用第一夯实着“第一汽车”的基业。
从“解放”中解放出来
一汽诞生于共和国百废待兴的创业年代,她实现了中国汽车工业零的突破,也笼罩在计划经济典范的光环下。计划经济让第一汽车拥有了诸多辉煌,但也让一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产品老化、设备陈旧、技术老化……
1983年7月15日,在纪念中国汽车工业诞辰30周年的日子里,一汽人以“愚公移山、背水一战、万无一失、务求必胜”的誓言,打响了换型改造的攻坚战。
从1983年到1986年,一汽人用4.4亿元自筹资金完成了国外专家断言要22亿元才能实现的产品换型和工厂技术改造工程,作业量不亚于新建一个汽车厂,产品一步跨越30年,产量由6万辆提高到8.5万辆,一个老化了的企业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进入八十年代中期,为了改变中国汽车工业长期以来存在的“缺重少轻,轿车几乎空白”的落后状况,与换型改造相连接,一汽拉开了“大厂干小车”的帷幕。
往日习惯干卡车的人如今走上了开发现代轿车的大舞台。1990年4月,第一辆乳白色的一汽“奥迪”轿车带着造车人的新观念驶下了装配线;1997年,总投资111.3亿元、年产15万辆的一汽 大众普及型轿车项目竣工剪彩、第十万辆捷达轿车下线,一汽终于圆了“大厂干小车”的梦。
挺起民族的脊梁
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一汽的历史是沉甸甸的,责任也是沉甸甸的。
加快产品结构、企业结构、资本结构、市场结构调整是一汽打造百年基业的重要内容。四大调整为发展民族汽车工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给一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产品实现了由单一中型卡车向中、重、轻、轿、客、微并举格局的转变;企业实现了由传统的工厂体制向公司化体制的转变;资本实现了由单纯的国有资本向多元化结构的转变;市场实现了由单一的国内市场向国内、国际两元结构的转变。一汽在激烈的竞争中初步完成了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在WTO的背景下,如何站稳脚跟,干好下一个50年 一汽把建设“规模百万化、管理数字化、经营国际化”新一汽的战略目标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2002年,一汽一连串的几个大动作,引起了国内汽车界的瞩目。先是重组天津,后是牵手丰田,进而投资“川旅”、导入马自达,演绎了资源整合的精彩篇章,完成了巩固东北、直面海洋、挺进中原、开发西部、突破经济山海关的地域转型,沿着中国经济相对活跃的13个省、市、自治区,建立起19个生产基地,形成东、西联动,南、北贯连的生产力格局。同时,一汽的产品链迅速扩展到解放、红旗、夏利和大众、奥迪、丰田、马自达七大系列,增强了对市场需求的适应力。
举全国之力兴建的一汽在建厂51年的历史里,已累计向国家提供了各类汽车660万辆,实现利税755亿元,国有资产增值138亿元,这是一汽为发展中国汽车工业而作出的努力。如今,一汽正推进着汽车进入中国家庭的步伐。“让民族汽车工业的大旗永在”,是他们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