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电视剧坛上,《红旗谱》称得上是一部沉雄厚重之作。它以长达28集之巨,将大革命前后十年作为历史背景,通过冀中平原锁井镇朱严两家农民三代人与恶霸地主冯兰池一家人的长期尖锐的矛盾斗
《红旗谱》那一场中国农民革命运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主要通过对一系列农民英雄群像的精心刻画而展开的。朱老巩、朱老忠、严志和、江涛、运涛、大贵、二贵、严家老奶奶、春兰等人物,转换成电视的艺术形象后,由于赢得了长度而得以充分展示,他们个个内涵丰富、情绪饱满、个性鲜明,极大地满足了观众视听欣赏需求。而朱老忠是刻画得最具光彩的艺术典型,这个人物最为成功之处,在于十分注重描写他的性格发展。朱老忠是一个农民,但又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和燕赵之风的农民革命先行者的形象。在这样一个跨越新旧两个时代的农民英雄身上,凝聚的历史内容极为深广,不仅有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英雄品质,还有被剥削被压迫后可贵的反抗性格。他的强烈的阶级爱憎、无畏的斗争精神和朴实的农民本质,完全是在生与死、爱与恨、血与泪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
作品所具有的意义和高度,在于着力叙写了中国共产党对传统农民的及时组织和领导,并表现了一代共产党人为农民兄弟舍生忘死的共产主义情怀和可歌可泣的人生足迹。在共产党没有出现之前,北方大地上的传统农民,不可能找到正确的斗争道路,必然空怀英雄本色,由于其明显的局限性,心中只能如主题歌中唱道的那样――“大鼓小曲唱凄凉”。随着斗争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共产党人在那块土地上播下火种后,以朱老忠为代表的贫苦农民,头脑中的阶级意识才逐渐觉醒,尤其是大革命失败后,运涛被捕入狱,严志和痛失“宝地”之后,他终于意识到,锁井镇的农民与冯兰池之间的血海深仇不是单纯的个人恩怨,而是阶级间的对抗,从而发出了“没有共产党的领导,要想打倒冯兰池,是万万不能”的警醒之言。作品由此赋予了他们身上原有的“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肝义胆、“出水才看两腿泥”的坚忍不拔以崭新的涵义。纵观朱老忠的一生,观众会清晰地透视出中国农民革命运动从自发反抗到有组织斗争的一条必由之路,从个人反抗到跟共产党翻身得解放的史诗般经历。
从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小说到曾经轰动一时的电影,《红旗谱》早已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扎下了根。然而今天重新观赏,仍然可以获得很多新的审美体验。在创作者正确的历史观的指导下,它既忠实于原著的基本精神,又创造性地进行合情合理的拓展,尤其在历史的涵盖和人物的塑造上,故事性更突出,思想性更加丰厚,观赏性更强。虽然该片人物和线索庞杂众多,却依然脉络清晰,个性分明,特别是吴京安扮演的朱老巩、朱老忠,还有其他一些农民形象,在造型上强化了燕赵大地的人民特有的剽悍和悲壮,即使几个女主角,如严家奶奶、春兰、朱妻等角色,也都具有内在和外在的刚烈之雄风,表演上做到了与历史环境的真实契合。在创作手法上,电视剧继承了小说民族化的艺术风格,从人物性格、行为动作、乡风习俗等多方面入手,渲染了风起云涌的革命斗争和众多的风云人物。另外,作品的叙事风格是非常中国化的,它借助富有感染力的生活事件来结构作品,从而发挥了电视剧长于叙事的一面。当然,作品也留有一定的遗憾,如可能过分强调政治的原因,朱老忠及其他一些人的形象,后面的表演不如前面来得真实生动;还有如画面背景的时令季节不够分明,人物服饰、场景设置等变化不大,某种程度上冲淡了作品的真实性。但总体说来,这是一部令人振奋的、昂扬向上的优秀之作,尤其它与时俱进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旧民主主义时期和新民主主义时期都代表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历史真实,这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观、道德观教育,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认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