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实施“再教育工程”的实践启迪

2004-09-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董福印 我有话说

今年以来,河北省辛集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际,深入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全市广泛实施了以加强农民群众政策、科技、文化、法律知识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科技文化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再教育工程”,有效地解放和激活了农村生产力,调动起广大农村群

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推动和加快了全市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为了扎实有效地实施“再教育工程”,辛集市成立了市乡两级领导小组,结合农村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再教育工程”实施方案,组织文化、科技、法律及相关市直部门业务技术骨干,成立了120余支“再教育工程”包乡、包村工作队,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开展党的农村政策教育,激发农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热情。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辛集市委抽调市直部门理论骨干组建了15个宣讲团,每团由一名常委带队,分包全市15个乡镇,进村入户宣讲党的农村政策。通过宣讲,群众的心里亮堂了,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开展思想文化教育,提高农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意识。宣传文化部门针对农民群众思想和文化需要的实际,充分利用乡村基层党校、农民综合学校、文体活动中心等农村宣传文化阵地,组织开展演讲会、读书会、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群众的思想观念、文化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教育,帮助农村群众掌握致富增收的实际本领。农、林、牧、科技等农口科技部门组成科技下乡小分队,立足主导产业,结合农时季节,传授种植、养殖、加工业等实用科技知识。

――开展法律法规教育,增强农村群众自我保护和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意识。司法部门在民营企业和一些农村办起了普法培训班,向企业职工和农村群众普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婚姻法》等实用的法律知识,并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减负增收、土地承包、税费改革等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教育和帮助农村群众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组织农村干部学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土地法》等法律法规,树立法治观念,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推进农村法治化进程。

――开展专业技能教育,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转移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针对辛集是中国皮都,从事皮革业生产人员众多的实际,皮革发展委员会、工商联等部门积极聘请国内知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行业专家,向皮革企业经营者开展现代化企业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市场信息及分析、决策等相关知识培训,培养本地新型农民企业家。劳动社会保障部门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培训对象,进行皮革、化工等专业技能教育和职业道德培训。通过实施再教育工程,全市有600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学到了一技之长,就地进入企业工作,较好地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

通过实施“再教育工程”,对农民进行政策、文化、科技、法律知识培训教育活动,进一步解放了广大农村群众思想,提高了综合素质,凝聚了强大的发展合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市农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是群众思想观念实现了进一步转变,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二是群众的法律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加快了农村法治化进程;三是群众的农业科技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四是群众的文化科技素质有了明显进步,全面提升了农村的文明程度。

实践给我们如下几方面的启迪:

启示之一: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必须坚持和树立“以人为本”思想。人是生产力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紧紧抓住农村群众这一主体,只有全面提高农村群众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驾驭市场经济,实现致富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启示之二:对农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立足当前农村实际,满足农村群众现实需要,是搞好对农民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把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把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现实需要当做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宣传教育效果。

启示之三:搞好农村群众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多样化,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农村宣传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农民,农民群众文化水平、思想素质不一,对宣传教育内容和形式有不同需要,这就要求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多样化,要以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便于参加的形式,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群众参与的吸引力,进而实现宣传教育的目的。

启示之四:对农村群众进行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常抓不懈。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和引导,全面提高农民群众思想道德、文化科技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对农民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年两年的事,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去抓;对农民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全社会各部门共同参与和关注。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常抓不懈,农村群众的再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抓出成效,才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进而促进和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作者系河北辛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