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学院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提议建设、专门培养中国民族音乐人才的高等艺术院校。中国音乐学院建院40年来,为继承和发展中国民族音乐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当代中国民族音乐舞台上,最受欢迎的艺术家,许多都是中国音乐学院的毕业生。
“首先要把民族的东西搞通”
196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 “应建立一所专门培养民族音乐人才的中国音乐学院。”在周恩来总理心中,这是关系中国民族音乐再现辉煌的一件大事。他明确提出 “在文学艺术的中外关系上要‘以我为主’,首先要把民族的东西搞通。”
周恩来总理日理万机,仍挤出时间直接过问中国音乐学院的筹建工作,商调领导干部、建设师资队伍、审批规划方案、确定校园地址、划拨建设用地、审查设计方案,每一个环节都关心到了。学院需要民族音乐家安波担任党政一把手,辽宁舍不得割爱,他又亲自出面向辽宁省委要人。
1964年9月24日,中国音乐学院成立。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北京艺术学院民族音乐专业的各学科带头人和冯子存、赵春峰、曹正、蒋风之等顶尖级民族音乐家会聚一堂,有力地支撑起我国音乐史上第一座培养民族音乐高级人才的大厦。许多中国传统戏曲、曲艺和民歌表演艺术家,都为这座大厦内的春苗茁壮成长送来了源头活水。
“中国民乐实在太美了”
改革开放使中国民族音乐有了向世界展示风采的机会。严格按照“首先要把民族的东西搞通”培养人才的中国音乐学院又捷足先登。
项祖华、李玲玲、杨靖、张维良、宋飞、吴碧霞和附中学生组成的“中国少年民族乐团”等各专业佼佼者,带着扬琴独奏、笛子独奏、二胡独奏、民乐合奏、弹拨乐五重奏、独唱音乐会等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族音乐节目,相继走进了法国国家音乐厅、英国皇家音乐厅、纽约卡内基、柏林爱乐大厅、悉尼歌剧院等著名的演出厅。
2003年11月23日晚,当身着中式旗袍的宋祖英,这个中国音乐学院的高才生,款款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刚一亮相,台下旋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中国带来的,是国际一流的节目、声乐、服装。”习惯于欣赏意大利音乐的欧洲主流社会观众,听到中国云雀的歌唱,不断赞叹 “中国民乐实在太美了。”
中国音乐学院在国际国内的激烈竞争中,一再取得成功,先后赢得了90项国际性大奖、117个全国一等奖。今年7月举办的“11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个人单项决赛民族唱法的前一、二、三名和美声唱法的前一、二名选手,全是该校的在校生和毕业生。
第一个高峰出现在艰苦岁月
校园尚未完全成形,“文革”开始,学院停办。在复院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学校条件很差,院长在不足10平方米的陋室办公,老师在低矮透风的琴房教学,学生宿舍拥挤,等等。但恰恰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里,中国音乐学院登上了建院以来的第一个高峰 民族声乐、器乐、作曲、音乐学教学成果,全部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全国性民族声乐、器乐大奖赛金奖、第一名,全部被他们拿走;科研成果影响全国民族音乐界,并不断有新作品在故事片、电视剧和舞台上频频亮相。
为了培养中国民族音乐人才,该院继承和发扬延安鲁艺“向人民学习”和“艰苦奋斗”这两件法宝。既注重培养歌唱、演奏、作曲人才,又注重培养理论、教育人才,特别是两者兼而有之的通才;留校毕业生,首先放到基层,向民间音乐家学习。复院不久,全院上下通力合作,推出了特色鲜明的“华夏之声系列学术音乐会”。当西方音乐、港台音乐、台湾校园歌曲涌入中国大陆时,以器乐系“5朵金花”、声乐系“4大名旦”为代表的优秀人才,纷纷登台亮相,把观众的注意力迅速引导向民族音乐;让迷恋摇滚、爵士、流行音乐的青少年从泥沙俱下中找到了真正优美的音乐所在。直到今天,许多观众还说他们爱听中国音乐学院第一名民族声乐硕士彭丽媛当年演唱的《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创新中继续前进
进入新世纪,中国音乐学院坚持在创新中前进,朝着建成中国民族音乐高级人才培养基地、理论研究中心、信息资源库方向发展。
早已桃李满天下的金铁霖教授一心扑在教学上,他要求学生永远热爱民族音乐。宋祖英说 “民族音乐有强大的生命力,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任何诱惑都不可能影响到我歌唱。”张也说 “没有中国音乐学院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要永远歌唱民族歌曲。”吴碧霞说 “我们这代人最缺的是民族文化,用一生时间学习,也未必能学好。”早已成名的这些歌唱家,至今还经常回到金铁霖身边,请老师上声乐课。
刘德海教授全身心投入自选课题《建造中华民族传统音乐“基因库”》。他不顾年事已高,从自己做起。春节期间民间活动集中,便于收集原始文本,他就带领刘顺、赵承伟两位青年教师,从2002年开始,连续3个春节在福建泉州和广东潮汕地区来回奔波。60分钟一盘的磁带,足足录了200盘。散在各处的画面,足足拍了2000多分钟。回到北京,他又指导青年教师将流传千年的潮州音乐搬上保利剧场舞台,与广大观众见面。
进入丝竹声声的校园,但见当年的“5朵金花”已培育出“小5朵金花”;当年留校的沈诚、谢嘉幸等研究生已成为独挡一面的教学骨干;年事已高的著名专家项祖华、高为杰等教授依然在辛勤耕耘;已出版专著的沈洽、李西安等教授继续在做学问;金铁霖、樊祖英等著名专家走出校园,分别肩负起中国音协、国际扬琴学会、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中国音乐史学会、中国音乐教育学会的领导职务。
丝竹的最高境界是“和谐”。人才济济并积累厚重的中国音乐学院,正在“和谐”中走向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