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提示:今年4月中旬,浙江省绍兴市长王永昌等50位历史文化名城市长在北京联名发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倡议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必须遵循保护历史真实载体,保护历史环境,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历史文化名城应确保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相关历史环境风貌,保存
历史原址、原物、原状。
此前不久在绍兴举行的“全国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论坛”上,40多位文物和城建专家欣喜地发现,绍兴在古城保护中将名人故居保护发展为名人故里保护,从保护“文物大树”发展到营造“文物的森林”,恢复文物的原生态,专家称此为“绍兴模式”,此模式是全国古城保护的方向。
“文物孤岛”现象
故居虽被保护,但走出故居就是繁华闹市,就是高楼大厦,名人生活过的环境风貌被破坏殆尽,故居成为现代化包围中的“文物孤岛”,这是全国名人故居保护中存在的一种现象。
8月上旬,在已担任绍兴市委书记的王永昌办公室,这位在他主持下诞生了古城保护“绍兴模式”的哲学博士对此忧心忡忡。这也是他今年4月参与发起《倡议书》的原因。
但当话锋一转到绍兴,他马上变得兴致勃勃。他说,绍兴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城,历史上曾是越国和南宋小朝廷的国都。公元前494年,范蠡受越王勾践之命建城时便提出“立国树都”的宗旨,一切按国都的要求进行布局。绍兴城的选址被外国专家看成是古代城市规划的杰作。
在历史的演化中,绍兴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城市个性 清晰的历史文脉。5000年文明史都可以从《二十五史》中找到记录;丰富的文化内涵。我国现有的110座文化名城大致分成6种类型,而绍兴包含了古都、水乡风光和传统建筑风貌3种文化类型;宝贵的人文精神。大禹过家门而不入,勾践卧薪尝胆,蔡元培兼容并包,鲁迅的孺子牛精神,周恩来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自唐以降,绍兴有文武进士2238名,文武状元27名;解放以来,绍兴诞生了53名两院院士。毛泽东称绍兴为“名士乡”,有学者将绍兴称为“文化圣城”。
半个多世纪以来,绍兴古城已受到严重破坏,仅1952年至1978年间就填掉河道17条,拆除桥梁百余座,许多文保单位也曾成为文物孤岛。即便是鲁迅故居,周边的环境也惨遭破坏 1972年将周家新台门拆除,建鲁迅纪念馆,一座现代建筑极不协调地矗立在鲁迅故居旁;上世纪80年代的鲁迅路拓宽工程,宽仅6米、两边屋檐隔窗相望的鲁迅路被拓展成25米宽的大马路;咸亨酒店南新建了百草园公园,公园旁挺拔的小区楼群俯瞰着鲁迅故居。
建设性破坏现象在古城中普遍存在,一个个文物孤岛在现代化建设中岌岌可危。“绍兴模式”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
从故居到故里
鲁迅故居是绍兴古城保护的核心,是绍兴的镇城之宝。
本世纪初,绍兴开始做鲁迅故居保护规划。此后有专家建议,扩大保护范围,将鲁迅少年时代生活的环境也保护起来,恢复鲁迅当年生活的原貌,建议将鲁迅故居保护扩大成为鲁迅故里保护,并进而保护整个历史街区。
这一建议马上得到专家们的热烈响应。鲁迅故里规划讨论了3年,期间开了13次专家会议,争论的一个焦点便是,文物保护是否要遵循《威尼斯宪章》。
《威尼斯宪章》是1964年5月在意大利威尼斯召开的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中通过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的简称。《宪章》对文物建筑的修复确定了基本原则。
绍兴市文物局局长宣传中说,绍兴市文物局组织文物保护专家就古城和历史街区保护进行反复论证后认为,《宪章》的许多原则适用于名人故居保护,但欧式的石质建筑与我国的木构建筑材质不同,保护模式也应不同。中国的木构建筑材质不可能像西洋古建筑那样即使残损也能长时间保存,而是若不及时维修就会毁坏。《宪章》不完全适用绍兴的文物建筑修复。
但不完全按照《宪章》标准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修复,绍兴在修复中强调修旧如旧,原汁原味。按照这一原则,历史街区的修复基本上使用旧材料;在修缮中,强调“风貌协调”,门窗及细部按原样用旧材,立面维修用旧青砖,墙面涂刷用纸筋灰,屋柱石墩全用旧的。
规划中有几个问题引起争议,如600多米长的鲁迅中路要不要恢复步行街 这里已成绍兴的主干道,若改成步行街,会影响交通;若不恢复,则鲁迅的生活环境无法展示。上世纪70年代建的鲁迅纪念馆与故里风貌极不协调,要不要拆 周家台门要不要恢复
2000年,绍兴向全国征集鲁迅故里工程规划方案,并筛选出7个方案,公开展出,征求社会意见;期间召集文保、城规、城建、鲁迅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
2002年8月8日,国家名城保护委员会秘书长王景惠在绍兴主持召开规划评审会,终于通过了由清华大学和绍兴市设计院共同完成的规划方案。在这个方案中,保护范围已从故居扩展到故里,保护面积从14公顷扩增到51.57公顷。
2002年10月,总投资10亿元的鲁迅故里保护工程启动。
鲁迅故里2003年9月25日对外开放后,马上引来好评如潮。10月16日,全国数十座名人故居博物馆的负责人聚会绍兴时,对故里保护给予充分肯定。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张文彬说,保护名人故里并不仅仅是保护一两幢建筑,还需要保护建筑周围的环境,营造出历史人物的成长生活环境。鲁迅故里的做法值得推广。
从大树到森林
在绍兴模式中,另一重要贡献是,从保护“文物大树”到营造“文物森林”,以恢复文物的原生态。
王永昌说,绍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露天博物馆,市区有74处国家和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79处文物保护点。8.32平方公里的古城留下这么多文物,这在全国是少见的。
“假如没有名人故居,古城早破坏殆尽了。”宣传中说。他认为,历史文化名城是个整体,是一片森林,鲁迅、秋瑾、蔡元培等名人故居都是一棵棵大树。但是这些大树如果孤立地存在,那就成不了森林,要营造大树周边的环境,恢复其历史风貌,把文物的大树连成森林,产生森林的生态效应,恢复文物的原生态。
“森林说”源于著名文物专家吴良镛提出的保护历史街区的概念。
绍兴市规划局局长、国家一级规划师林抒对记者说,在古城保护中,欧洲早就提出全城保护的概念。但在我国实行全城保护很困难,而对历史街区进行保护则比较现实。绍兴古城保护规划的古城范围8.32平方公里,保护方法是实行点、线、面保护和古城格局和风貌保护相结合。
点是100多处文保单位和文保点;线是城中的18条河道和84座桥梁构成的城市河道水系;面是7个历史街区。
林抒说,在历史街区的恢复性保护中,绍兴摈弃了过去那种拆平推倒重来的摧毁式修复模式,而是采取保护建设并重的修复模式。历史街区是复杂的有机体,有大量的历史信息遗存,修复中既要尊重并保护好先人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还要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求。修复中没有像许多城市那样把大量居民迁走,而是强调保护居民不迁走,提升他们的生活。人是城市的主人,保护是为了利用。如仓桥直街,居民居住条件很差,工程实施中,2/3的人被留下,利用腾空的空间改善他们的居住质量。
仓桥直街历史街区去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创建世界文化遗产优秀奖。
八字桥街区的民居破旧不堪,但拆除则断了文脉,古城保护中只要文脉一息尚存,就该救治。在修复中,整个街区60%的古建筑得以保留,重建的34.8%也是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原有的风貌,并与整个街区的风格相一致。
为营造文物森林,3年中绍兴投入180亿元。王永昌对此的解释是 这么多钱投下去,目的是为了不给历史也不给后人留下遗憾。
历史将没有遗憾。绍兴历史街区的修复把一棵棵文物大树连成文物的森林。鲁迅故里、仓桥直街、八字桥等历史街区,粉墙黛瓦,竹丝台门、乌黑柱廊、棕色油漆为基调的绍兴传统民居和谐淡雅,江南历史文化古城的原生态气息扑面而来。
绍兴的人文旅游现象
文物是先进文化的载体,保护文物的目的是为了利用。绍兴的文物保护发挥了很好的利用价值。
在我国的旅游业中,人文旅游往往门可罗雀。而绍兴的人文旅游近年却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这在全国是罕见的。浙江省旅游局认为,这是一种特有的“绍兴现象”。
据宣传中介绍,新建成的鲁迅故里是保护最完整、风貌最传统、规模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人文旅游区,集旅游、购物、餐饮于一体,能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鲁迅故居以往每年参观人数已逾百万,上海、北京、厦门、广州5个比较大的鲁迅故居加起来的游客量还不足绍兴的1/3。鲁迅故里开放后游客更是急剧上升,鲁迅故里被称为中国第一名人故里。
名人保护论坛认为,绍兴的古城保护走出了保护与发展共生的模式,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从鲁迅故居到鲁迅故里,从文物大树到文物森林,这一成功模式代表着古城保护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