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政策超前”的尺度

2004-10-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何勇海 我有话说

在全国户籍政策逐步放宽之时,郑州市“户籍新政”却突然急刹车。据日前的媒体报道:2001年11月,郑州市在河南率先推行户籍制度改革,不到一年该市新增入户人口10万人;去年8月,郑州市允许外地人以“投亲靠友”等方式办理城市户口,一年内郑州市又新增入户人口15万。由于不能承受人口激增带来的交通拥挤、教育资源

紧张等压力,今年8月20日,该市暂停以“投亲靠友”为代表的“户籍新政”,执行2003年8月前的老标准:只有与户主有直系亲属关系的外来人员才能迁转户口。笔者认为,郑州市的“户籍新政”之所以如此短暂,主要还在于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和急速增长的人口规模之间产生了难以克服的矛盾。而这也正是目前许多城市急欲城市化所共同面临的窘境。

目前的普遍现象是,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好像完全成了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因而,许多城市纷纷降低户口迁移条件,降低城市落户门槛,甚至搞一些吸引外地人入户的政策“大比拼”,“诱惑”了大量外地人及农民进入城市,好像这样就会马上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经济发展似乎也就跟着上来了。

不错,宪法规定公民有自由迁徙权,户口迁入完全放开不仅是城市化的需要,更符合法治精神和人民的利益。可是,当我们抛弃传统的户籍制度,而打开了人口迁入“洪流”的闸门时才会发现,整个城市的基础设施、交通、教育、工商服务等方面的发展尚不足以承载越来越沉重的人口压力。因此,目前在城市化方面就呈现出两个鲜明特点:“政策超前”,而“发展滞后”。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这种反常的现象呢?

反思并调整现行的户籍新政是有必要的,但还要从观念上革除制定政策时的冒进思想。事实上,我国城市化水平远低于工业化水平,工业化水平不提高,城市化不会立竿见影,更不可能以超越常规的速度来实现。比如在交通方面,从世界上多数城市的实践看,人口只要达到了150万至200万,单靠公交车、私家车和自行车等常规交通工具,已无法满足需求,必须发展轨道交通。而像郑州这样的城市,目前常住人口已达到了330万,轨道交通虽然已有规划但离提上日程据说还很遥远。

其实,早有学者指出,大城市不加限制地让外地人进城入户是不现实的。墨西哥城即是一个失败的案例,大量农民突然进城带来了大城市病,交通、污染、疾病、安全、就业等问题都在困扰着墨西哥。这也启示我们,有关部门在逐步放宽户籍政策加大城市化力度时,如果对形势估计不足,相应对策与发展跟不上,外来人员大量涌入而手忙脚乱难以应对时,其城市化难免就有叶公好龙之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