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工大学开设人文课程,会有人选修吗?开始有的老师表示怀疑。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门课开出时,报名选修的学生人数大大超出预料,在380多名本科生中,有340人选修该课程。一个能容纳
学生为什么选这门课
徐芳老师曾问过一些学生:“为什么选修这门课?”
学生的回答很直白:有些是想凑学分,有些认为这门应该比较好过,有些认为可能好听,“大学人文”听起来好像很有层次。但更多的是对人文精神的一种追求、热爱。
计算机系申?同学承认,开始选修这门课程时,确有混学分的想法,但他很快发现,这是一门教人思考的课程。比如很多人,包括自己,以前遇到乞丐,总是有所表示,后来看到媒体上说乞丐行乞大多是骗人的,对此一些人就变得越来越冷漠了。但现在不一样了,不管怎么样,人情、人性的东西不能丢,问题是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关怀方式。
安吉同学说:“我觉得人文课好就好在它有思想,别看我们都是大学生,但真正有自己思想的大学生不多,所以,我认为这门课会为我们的思想补上一课。”
工商管理系刘照勇同学说,“大学人文”课不管是抱着什么心态来学,学完后都会有一些自己的感想和心得。这本教程最大的优点,就是对年轻人关注的问题,如自我实现、青春、性、婚姻等方面都有所涉及。
老师强调“精神成人”
大学生有人文渴求。而在当前的大学里,人文教育恰恰是十分缺失的。
为使“大学语文”向“大学人文”转化,弥补当今中国大学教育的人文缺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经过长时间的酝酿,推出“大学人文”系列:《大学人文读本》的《人与自我》、《人与国家》、《人与世界》三卷,以及《大学人文教程》、《大学精神档案》四卷,内容指向文学、哲学、历史、教育学、社会学、法学、科学史等。有关专家认为,人文底蕴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这套书不但大学生要读,其他年龄层和知识层的人也值得一读。它为我们思考“人”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思想平台。
关于青春和性爱,以前人们对爱的表示是很含蓄的,如同《小夜曲》里唱的那样,非常婉转;而当下人们往往是急功近利,如流行歌曲《因为爱所以爱》里唱的,只想要你,只想要现在,不在乎天长地久,只需曾经拥有。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徐老师将两首歌唱出来给学生们进行对比,学生在哈哈大笑之余,沉入了深思。
通过对课程的讲授,徐老师自己对大学的人文教育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大学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很好的一个切入点。比如《大学人文读本・人与自我》里提出:人何以为人,自我如何承担起属于个体的生命,进而领悟自我伸展自己的个体生命,怎样在日常生活里注入意义,人生境界,人生幸福的意义,进而坦然面对一系列的人生课题,仰望更高的精神世界。
其次,有助于弥补大学生欠缺的人文教育。尤其在理工科院校,学生本身的人文素养往往较差,人文氛围淡薄。
再其次,大学期间是人生特有的灵魂发育期,开设人文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的“精神成人”具有特殊的意义。
人文教育在大学延伸
山西大学工程学院开设“大学人文”课的成功,昭示了人文教育在大学课堂上的无限生机。
2003年11月11日,解放日报发表通讯:《关于一代人的神圣情怀――上海交大首开〈大学人文〉必修课》,介绍上海交大首开先河,作为必修课推上了大学的讲台。
2004年春季,全国开设“大学人文”课的学校达到20余所,这些人文教育都开展得如火如荼;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与老师就一些问题展开辩论,气氛之热烈,思想之活跃,令人置身于流动而清新的空气之中。
一个人文教育的春天也许就要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