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入夏以来,江苏各大企业生产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电荒”,不是“资源荒”,而是“民工荒”。“缺工”使江苏众多企业的生产蒙上了一层阴影。
回顾每年初春,一列列火车,满载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前往苏南地区的各大工厂企业,铁路客运部门还为这日益增长的客流专门起了个专门的名字――民工潮。
“民工”紧缺形势严峻
工资福利有所提高
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提供的一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劳动力市场呈现出缺工现象》统计报告指出:2004年第2季度,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的12个城市,有70.4万人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但用人单位的招工名额则达到108.7万人,缺口38.3万人。
苏南地区作为“国际制造业的新基地”,每天有数以万计的工厂在为世界各地生产着从服装到电器的各类产品,拥有来自江西、安徽、四川、河南、陕西等内陆省份约上千万的外来打工仔,似乎从没有哪位老板为某一天会劳动力不足而担忧过。但是,如今,“民工们”突然变得紧缺了,越来越大的工人缺口,使得老板们第一次为招工焦躁。
劳务市场每周三次的集中招工已经不能满足企业迫切的用工需要,无锡工业区的不少企业几乎天天都派出临时招工车,但却收效甚微。
昆山工业园区的一些企业为招到足够的工人,甚至把招工车开到了马路上,进行现场填表招聘,合适的即刻录用,熟练的技工除了工资增长外还开出了许多额外的优厚条件。
最近一段日子,苏州、无锡等地区的不少企业,都相继调高了民工工资,幅度大致在7%到12%之间,为近十年来增幅最大的一次。从民工潮到民工荒,从高级人才的难找到技工的难招,再到民工的缺失,普通劳动力第一次感受到了企业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
民工权益维护不畅
制度缺失何谈保障
“民工荒”的原因不少,其中很重要的一条便是:民工权益没能得到很好的维护。
南京农民工小周告诉记者:“每个月挣600多元,住200元,吃最少200元,平均一个月下来能剩不到200元,这还是省着花。”
江苏大学经济学教授袁寿其指出,工资低甚至工资被拖欠、工作条件差,尤其在一些地方工伤事故频繁,福利和社会保障待遇缺失等,都是这次民工荒显而易见的原因。江苏是全国经济发展比较快的省份,尤其是近十年来,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可是民工的薪酬水平却没能得到同步的推进。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品价格同比上升3.6%,其中食品价格上升9.5%。对民工影响最大的是,有些地方的大米价格上涨了近一倍,而江苏大部分地区民工工资十年来基本没什么变化。相对于整体上涨的物价水平,农民工的实际收入显然是下降了。
根据长三角地区劳动部门的调查,在生产旺季,工人每天的平均工作时间接近12个小时。由于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的存在,农民工户口不能迁入城市,子女不能到父母工作所在地读书,农民工自身的工伤、养老、失业、医保等城市社会福利保障待遇,都存在不少体制性的限制。如今,农民工参与建设的大项目成千上万,但是工程一结束,农民工就被轰散了之,难以融入当地社会。而一旦工伤,落下残疾,就更为不幸。这一切使他们在外打工无法获得安全感。
袁寿其教授说:“80年代出生的打工族,相比于他们的父辈或是兄长那一代,经济压力没有过去大,有的在离家前甚至没有干过农活,进城后解决温饱已不是唯一的目的。在现代传媒影响下,他们倾慕城市生活,更多的是把打工视为开眼界和找机会的一种手段。他们的求职取向更倾向于工时短、环境好的企业,而不是靠加班来赚取多一些的工资。这部分人如果在城市遇到了一些不合理的待遇,自然就返身回去了。”
护其权益优其素质
高效集约势在必行
南京财经大学的徐从才教授说:“前几年我就提过,忽视工人最终要付出代价,但是我没有想到会这么快。”他指出,和谐的劳资关系也是生产力,这个道理过去一直被企业忽视。企业往往以为廉价劳力是源源不断的,即使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也无关大局,因为还有大量的“后来者”。但工人们正以自己的行动告诉他们,事情不总是这样的。
徐从才认为,想缓解“民工荒”的压力,最直接可行的办法是增加和改善民工的权利。企业必须采取措施,让民工的价格(工资、待遇、权利)上涨。记者注意到,江苏地区的美国、欧盟的经销商已经开始在交易中附加工时、工资、劳动保护等条款。此外,一些民营企业也开始意识到对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的严峻性,并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但亡羊补牢的效果如何,徐教授说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检验。
一些经济专家把江苏省的“民工荒”视为该省经济发展的一个警讯:那种单纯依靠低劳动力成本吸引外来投资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失去市场。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曹宝明博士坦言,招工难,正在从影响企业生产的微观层面向影响投资环境的宏观层面发展,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将会导致投资吸引力和城市竞争力降低等更严重的后果。一味把效益建立在廉价劳动力之上,是承受不住市场风险的。应对日渐严重的“民工荒”,除了善待民工、提高民工工资待遇等办法之外,企业更应当及时实施深度改造。升级设备、改进技术,提高机械化程度,减少劳动力消耗,同时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对民工进行定向培训,给他们应得的待遇,让他们由民工变为高素质的职工,形成稳定而可靠的劳动力资源。
扬州大学范明教授指出,“民工荒”其实是经济发展与资源供给出现矛盾后的一个结果。对江苏经济发展来说,“民工荒”是一个新的挑战。他说,江苏过去经济的高增长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高投入,主要体现在资源、资金和劳动力投入的不断扩大上。而近年来相继出现的资源短缺,电力不足,以及“民工荒”现象等都显示,这种投入型的增长道路已经不再适应江苏经济的发展了,应该及时转向以技术进步为中心的低消耗、高效率的集约型增长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