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是70年前鲁迅先生在回答怎样对待文化遗产时讲的。“拿来”,“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这对于我们今天正确看待和处理青少年触网问题,仍然大有教益。凡是有用的,对孩子成长、成才有益就大胆让孩子“使用”;对于一些虽有用处,但孩子消化不了的东西可暂作“存放”;对凶杀、暴力、色情、赌毒等百害而无一利、有损孩子身心健康的东西,要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一把火烧掉”。“拿来”,是“挑选”,不是兼收并蓄。一概禁止和兼收并蓄,都不是科学的态度。
青少年不比大人,思想很稚嫩,对真假、美丑、善恶还缺乏甄别能力。怎样“拿来”,如何“挑选”?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有责任积极教他们懂得“拿来”,学会“挑选”。首先应该主动与他们沟通,做他们的“网友”,经常在一起交流探讨网络上的有益话题,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其次,面对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家长必须经得住考验,做到不浏览有害的网页,为孩子做出榜样。最好是在电脑上装上过滤软件,阻断不健康内容传播的源头。第三,平时要注意收集网络信息,多向孩子推荐既有知识性、趣味性,又有助于孩子学习的网站;还可购买一些知识化的软盘、光盘,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对孩子成长、成才的有益作用。第四,对于沉湎于网络的孩子,应当循循善诱,与他们“约法三章”,共同制订一个“作息时间表”,定时开机、关机、连接,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面对充满魅力的互联网,让我们记住鲁迅先生的忠告吧,不要被“鸦片”、“香粉”吓怕了,教我们的孩子学会“运用自己的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