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多前,亚洲最大的纺织企业魏新纺织公司在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设立分厂时,工厂高层管理人员都舍近求远把子女送到城里学校就读,但今年春秋两个学期,他们又纷纷把孩子转回了镇里的学校。这个变化缘于环翠区几年来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特别是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快速发展,使该区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显著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是市区所在地惟一的行政区,它的前身就是原县级威海市。多年来,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教育发展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在环翠区也非常突出。“择校问题老百姓意见很大,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区政府主管教育的副区长曲爱民说。为此,环翠区委区政府从2001年开始,加大投入,以规范化学校建设为突破口,合理调整学校布局,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调整布局提升硬件
走进张村镇锦华小学,让人怀疑这不是一所农村学校:7000多平方米的大操场,宽敞气派的教学、办公大楼。设施先进,拥有现代化的语音室、实验室,高档次的舞蹈室、音乐室、多媒体教室,学生微机室两个,能同时容纳90名学生。这所2002年9月建成的新校,是由5所小学合并而成。和锦华小学一样,环翠区的其他6个乡镇的孩子们也在这几年进入了和城里学校条件相差不多的新校园。这一切,都得益于环翠区的学校布局调整工程。
据环翠区教育局局长董国谦介绍,2000年,区教育局制定了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总体规划,即人口在3万人以下的乡镇,保留1所初中、1~2所小学,2005年全部完成布局调整任务。同时,又根据每个乡镇的发展远景、出生人口和生源分布等情况,制定了各乡镇的具体调整方案,与乡镇长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布局调整任务落实情况纳入政府考核,并直接与政府的政绩挂钩。由于责任机制健全,资金投入及时,短短几年内,新建中小学8所,扩建14所,合并撤销中小学93所,农村学校的数量由1997年的127所调整到22所,全区所有农村学校不但彻底告别了危房,而且实现了办学条件的现代化。对于新建学校和改扩建学校项目,一律按省、市级规范化学校的标准规划、设计和建造。已建成省级规范化学校14所,占学校总数的40%;市级规范化学校22所,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占学校总数的85%。在建设规范化学校的同时,环翠区城乡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截至2003年,全区城乡中小学办公子网、电子备课系统、网络教室、校园主干网等校园网络整体建成。2004年,以教育局为中心的城域网建成,全区学校实现“校校通”,网络化教学得到普及。
日前,布局调整工程中的最后一所学校、位于桥头镇的威海市第十三中学新校园破土动工,布局调整任务即将圆满完成。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环翠区政府和各乡镇十分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加大了投入力度。2003年教育经费支出(不含校改专项资金)占财政总支出的比率为25.24%。今年3月出台的《关于加强农村教育的意见》,强化了区政府办学主体地位,明确区政府、镇政府和村委会在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中的责任。针对农村中小学预算内公用经费发展极不均衡的状况,为保障农村中小学预算内公用经费落实到位,将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纳入区级财政统一管理。各镇政府不断拓宽融资渠道,通过贷款、土地置换等方式,为学校募集了大量急需的校改资金。
城乡结“亲”优化师资
教学设施和条件的改善并不会带来教育教学质量的相应提高,改变学校面貌关键还取决于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队伍素质。区教育局副局长张春艳说,2002年初,环翠区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把工作重心由硬件建设转向“软件”建设。8月,推出了城乡联合建立学区制度,城区每所小学、初中分别与1~2所农村小学、2~3所乡镇初中联合建立学区,全区共建立12个城乡对口支援学区。2003年8月,布局调整基本结束后,面向全区教育系统为7所镇办中心小学公开招聘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较高管理水平的校长。
新学期开学几周后,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学区里的景象:城乡中小学的教师就像赶大集、走亲戚一样互相走动,有时是乡下老师赶到城里某校听课,有时是城里老师赴乡镇某校讲课;有时参加在城里某校举办的学术研讨会,有时又坐在乡镇某校的观摩课现场;有时坐在一块备课和议课,有时又聚到一起说课和评课……浑然不分你我,俨然是一个学校的同事,一个家庭的成员。
记者在市区塔山小学遇到来自羊亭镇中心小学的孙远征老师,他手中的一个磨破皮的小笔记本引起了记者的好奇。打开一看,里面全是密密麻麻的观察记录和心得体会,有的页面因反复翻阅,装订线已经脱落。当记者问及孙老师在城里学校有何收获时,他非常感慨地说:“有四个不够:看不够,记不够,想不够,学不够。许多教学和管理的新理念、新模式都值得学习借鉴。深切感受到农村学校最大的不足就是观念落后。”
交流到羊亭镇任课的古寨中学教师宋晓晴说,城里人一提到农村学校,往往会想到校舍破旧、管理混乱、教学质量差等,但是实地观察感受到,农村学校与城里学校相比虽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其教学管理、师生精神面貌等已和城里学校基本相近,尤其是孩子们,单纯率真,学习劲头很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相信城乡学校在彼此的交流学习中,其差异会越来越小。
据悉,环翠区这种制度化的城带乡、师教徒的交流帮扶活动,加大了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改善和优化了农村教师结构,提高了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此外,教育局还建立了城区中小学教师定期到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引导和鼓励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并规定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必须有在农村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直接为农村教育“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