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以笔为桥固国防

2004-10-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 陈万军 本报通讯员 陈凌青 我有话说

2004年6月以来,清华大学、国家科研院所等30多家军内外单位邀请余春作专题军事学术报告。余春长期从事武器装备的发展研究,尤其对高科技装备危机研究有相当成果,被誉为“架设语言学与自然科学桥梁的人”。

军旅奇才

1968年余春入伍。在解放军这所大学堂里,他养成良好的读书习

惯。30多年来,读书、剪报、作笔记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如今,他积累了上万册书籍,50多本读书笔记,他的藏书目录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交叉科学三大类。大半生勤奋学习,他成了两个“家”―――装备专家和作家。1977年余春清华大学毕业后到装备系统当了军代表。他致力于装备质量研究,发表了100多篇文章,如《瞬间毁灭谁之过》等,在社会上产生极大影响。他的研究性文章内容新颖、资料翔实、观点独到。同时,他又是一位作家。如今,他已出书6部,发表作品300多万字,十多次获军内外创作奖,三次荣立三等功。

创建名牌期刊

1986年,余春挑起《海军装备杂志》重担,开创了《海军装备杂志》的独特风格。

余春做编辑更做研究员,潜心研究装备质量管理,尤其专注于事故管理和危机管理的研究。从1994年起,他坚持在每期期刊上撰写评论员文章,10年来篇篇“抓人”。由他采写的《军中特使》、《坦荡人生》等一个个报告文学,宣扬海装战线先进集体和典型人物的精神风貌,极大鼓舞了海装系统的众多军代表。10年来杂志连年获优秀期刊奖,编辑部荣立集体三等功。

国防教育的客座教授

今年9月,余春回到了他的母校清华大学,学术报告厅挂出横幅:“清华大学‘新军事变革’报告会”。一般的学术报告,这里很少挂上横幅,显然,母校给了余春殊荣。

余春认为,国防不是军防,它不光是军队的事,更是全国人民的事,国防必须以国民为基础。近几年来,他深入工业部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不遗余力地开展国防教育,增强人们的国防意识。他每年到军内外作专题讲座,深受听众欢迎。

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们听了他的讲座后,在BBS上发贴引用他的观点:“能否在未来的战争中成功,取决于与传统武器观念决裂的程度,决裂越多,成功也越多。”由此可见,余春这位客座教授的讲座深入人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