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走进高校,早已不是新鲜事,但像王蒙这样真正担任实职的,在国内不多见。王蒙2002年4月从海大校长管华诗院士手中接过聘书时,曾说:
历史上的海大园曾是人文底蕴深厚的宝地。20世纪30年代,蔡元培、杨振声、闻一多、梁实秋、郁达夫、沈从文、老舍、萧军、萧红、王统照、赵太侔、臧克家、游国恩、徐中玉等众多光耀中国现代文学界和教育界的名家大师,都曾在这儿任教、讲学、创作。那时的海大真可谓作家学者云集,人文气象云蒸霞蔚。
1958年,随着山大主体迁往济南,新成立的山东海洋学院成为一个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历经80年的发展,学校虽然在国内外海洋教育、科研的相关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要把学校办成高水平、有特色的综合性大学,要培养既具有科学精神,又兼备人文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仅有海洋学科的教育科研是不够的。
经过全面考虑及与王蒙先生的多次沟通,2002年4月,王蒙走进春光明媚的校园,从管华诗校长手中接过聘书,成为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顾问、文学院院长。王蒙的加盟,是海大加快人文学科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标志着海大向建成国内知名、特色显著的综合性大学目标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王蒙受聘后,及时给海大提出了建议:聘请驻校作家,让他们在海大创作,把身影留在海大。王蒙的构思与管华诗一直以来的思考契合了。
2002年10月29日,毕淑敏、余华、迟子建、张炜、尤凤伟等五位作家从校长管华诗手中接过为期三年的聘书,成为海大首批驻校作家。这在国内高校尚属首次。
在海大特色学科优势明显的情况下发展人文社会科学,驻校作家这种制度显得非常必要,意义也会在几年后体现出来。这些作家在海大创作,他们的身影就会留在海大,学生们看到他们就有一份惊喜和感动,潜移默化中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受到影响。这种潜在的影响不能低估。
有人说,海大请王蒙当文学院院长,最大的作用莫过于通过王蒙延揽大批国内知名学者、作家到海大任教、教学;利用王蒙的威望和影响,聚集人气、文气。王蒙受聘海大文学院院长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为海大开列了一长串国内外知名学者、作家的名单,并提议在文学院建立名家课程。王蒙说,国内的学者、作家,我请他们来讲学,不敢说请一个来一个,60%总有。这些大家、学者,刚性引进难度很大,但可以通过聘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等柔性的方式引进,让他们定期来校为师生讲课、作报告,并建立起系统的名家课程体系。不但学生受益匪浅,而且对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吸引和凝聚其他资源都非常重要。
文学院常务副院长杨自俭这样评价名家课程体系:这是中文系本科生专业基础课修定之后的专题性提高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学术兴趣和创新能力,接受科学研究的基础训练,该课程为指定选修课。名家课程的主要内容:本学科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学科发展简史;当前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国内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名家的主要任务:按计划完成授课任务;给全院、全校作专题讲座;指导师生开展学术沙龙活动;与师生合作研究、编写教材;接受师生访谈,活跃学术气氛。
2002年4月,王蒙为全体海大学子作了《小说的可能性》演讲,拉开了名家课程的序幕。2003年4月,经过王蒙引荐,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泰斗严家炎先生受聘海大客座教授,为海大师生作了现当代文学10个专题学术报告。并与王蒙及全校师生共同拟定了海大校训: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受聘为海大文学院院长后,王蒙每年都有相当时间在海大,办公地点就在海大人都熟悉的一多楼。做讲座、开专题、接受师生造访,两次主持召开“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研讨会。王蒙为海大人文学科发展,可谓尽心竭力,倾情付出。
短短两年时间,一个基础薄弱的学院,因为王蒙、因为众多专家学者的加盟,获得了一个高起点,建起系统的“名家课程体系”。以此为标志,海大重振人文学科、再创人文辉煌的进程并向前开拓着、延伸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