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昆山的魅力

2004-10-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我有话说

日前,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04年度中国魅力城市展示”活动中,江苏昆山从600多个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10个“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之一。“魅力”何在?昆山市委书记曹新平笑而不答,他建议记者在昆山住上几天,到处走走、看看,“谜底”自会揭晓。

昆山人“温文尔雅”

山人文荟萃。“名家”顾炎武、归有光、朱柏庐都诞生于此;绰墩、赵陵、少卿等良渚文化遗址保存完好;千年古镇周庄、锦溪、千灯,以其迷人的水乡丰韵和淳朴的民风民俗,每年吸引数百万中外游客。

昆山对文化情有独钟。在寸土寸金的市民广场前建起了科技文化博览中心,拥有600多幅自唐代以来珍贵书画的昆仑堂和侯北人美术馆,在全国县级市中独一无二。三年内引进了台湾登云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院校,每年为昆山输送上万名专业人才。

以昆曲为代表的戏曲文化在昆山“枝繁叶茂”。政府每两年举办一届昆剧艺术节,成功举办了全国昆剧优秀中青年演员评比展演、第八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等活动。百姓更活跃 周庄古戏台每天上演昆剧经典曲目;亭林公园内曲声悠扬,戏曲联谊会、昆曲曲社、小昆班在这里“以曲会友”;各镇文艺骨干们扯起了20多个业余演出队,除《雷雨》、《珍珠塔》等传统剧目,还自编自演了《走出浅水湾》等30多台反映农民生活的新戏……

昆山人还有两大爱好,“舞文弄墨”。上世纪80年代初,十多个乡镇都创办了乡土季刊,来自机关、外企、农家的“铁杆”文学爱好者,笔耕不辍,从中还走出了30多位省作协会员,已出书110多本。昆山还成立了书法协会、研究会,业余书法爱好者达1万多人。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 书法 之乡”的巴城镇,更是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全镇有近300人次在国内外书法大赛中获奖。

给“新昆山人”温馨的家

金秋十月,阳澄湖畔蟹肥菊黄,昆山台商协会副会长曾宝雄把一家老少都接到昆山“大团圆”。他告诉记者,在昆山生活是“零障碍”,他已在昆山买房安家。像曾先生这样在昆山“扎根”的客商,三年来有3万多人。

昆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毛纯漪告诉记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今,昆山八任市委书记有七任是“外地人”,他们引领昆山走出了闻名全国的“昆山之路”。

如今,与本地市民人数相当的60万“新昆山人”,为“昆山之路”的丰富和延伸立下了“汗马功劳”,昆山为他们筑起了“温馨的家”。

今年4月初,60万册《昆山新市民幸福指南》无偿发放,涵盖就业就医、求学安居、交通旅游、法律法规等内容;签发绿卡3.7万张,为境外人士建起了“就医保健绿色通道”;采用政府投入、筹资组建等形式,为“新昆山人”建设集体公寓;在开放现有公办学校吸纳其子女入学的同时,投资3500万元建成了11所民办学校,并建成了国内第一所由教育部批准的台商子弟学校。

“魅力”在“人文关怀”中绽放

走进昆山玉山镇五联村农民莫旦英的家,家居摆设简朴而整洁,床头摆放的桂花香气扑鼻。莫旦英称自己是“幸运”的病人,2002年初,她患了尿毒症,每周两次透析,加上药物等辅助治疗,一年费用高达8万元,家里债台高筑。2003年,昆山农村合作医保试点在玉山镇展开,莫旦英连续两年领到了5.34万元医保金,昔日愁眉苦脸的她又开始露出笑容。

“魅力”昆山吸引了全球目光,54个国家和地区的3600余家外资企业,在这里投入了180亿美元国际资本。今年,昆山在“全国综合发展百强县 市 ”评比中名列第二。“钱包鼓起来”的昆山市政府,首先想到的是农民。由市委书记曹新平亲自带队,经半年调研,率先在全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村低保、医保、养老保险三道“保障线”,使农民实现了“贫有所济、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在此基础上,昆山大力实施“三有工程”,使农民“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工作、家家有物业”。

“城在林中,街在绿中,人在景中”。昆山市市长张国华告诉记者,经济发达的昆山不能变成“大工厂”,几任市长都大抓绿地建设。三年来投入近百亿元,建成了儿童公园、森林公园、滨江花园等12个“城市绿肺”,绿地覆盖率达41%,人均绿地12.7平方米。

在昆山,浓浓的关爱体现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建成了全国第一个残疾人无障碍行走城市,路的两端都有便于残疾人轮椅上下的斜坡、彩色的盲人专用道,所有下肢残疾人免费拥有一辆轮椅;医院临床用血100%来源于市民无偿捐献。“月圆中秋、慈善永恒”成为全市每年募捐的品牌活动,近两年,社会各界捐资达4000多万元。

采访数天,记者感受着昆山的“千面”,温文尔雅、热情洋溢、充满人文关怀,这些城市“性格”正是昆山的“魅力”所在,也是昆山人稳步走在“昆山之路”这条康庄大道上的有力保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