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到过壶关,到了壶关,想不起与关有关的事情。
忽然想到了壶关疙瘩。不过,你不要以为我要说的壶关疙瘩是一种面食小吃。在北方,有很多的地方都爱吃疙瘩汤,那疙瘩通常是用白面做的,也有用玉米面和杂面做的。但在壶关,一提起疙瘩,人们马上想起的却是一种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的太行精神。
就说
太行山大峡谷有别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没有那么浩大而绵长;它也不同于河北野三坡百里峡,两侧的山峰比较柔缓而平坦;它更不同于张家界的峡谷,极具凶险而荒秃。太行山大峡谷就是太行山大峡谷,它属于太行山,属于太行山中的壶关。
太行山的壮丽不仅是她自然景观的脱俗,还由于在这群山峻岭中生存着勤劳勇敢的太行人。1940年4月,朱德总司令曾在王莽峡中的大井村与国民党军队代表谈判,阻止了国民党军队对我抗日根据地的骚扰,从而有利地打击了日寇的进攻。1944年9月,在五指峡紫团山麓西南的常行窑洞,英勇的常行村民兵,利用窑洞、地道,同500多名日伪军奋战4天4夜,在增援部队的配合下,将敌军彻底打退。战后,晋冀鲁豫边区在太行山区召开“太行区群英会”,民兵徐顺孩、张小宝被授予“腹心地区一等杀敌英雄”称号。
徜徉、漫步于太行山大峡谷的山水之间,我的脑海里常常会从具体的一物一景间游离出去。像许多游人一样,我也是喜欢寄情于山水啊!可是,当我听着女导游给我们介绍沿途的黑龙潭、紫团洞、红豆峡、十八盘、羊肠板、三溶洞时,我发现我钟情的却是那漫山遍野的花草与树木。我知道,这是缘于我的环保情结。太行山大峡谷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气候温和,自古以来就是原始森林。据史载,唐玄宗李隆基在登基前曾做过潞州(今壶关)别架,公务之余,游遍了大峡谷的各处名胜,对这里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情有独钟。以致于在日后做了皇帝,还每每想起。其在《赐崔日知往潞州》诗中写道:“潞回开新府,壶关宠旧林……会书丞相策,先赐颖川金。”这位风流倜傥的皇帝不曾料到,只因了他的这首诗,从此壶林便名声大震了。相传,到了明清时期,大峡谷的原始森林还保持着过去的青春模样。然而,到了20世纪,特别是三四十年代日寇进入太行山后,大峡谷的森林植被遭到了空前的毁灭性破坏,到处荒山峻岭,满目疮痍。进入20世纪80年代,壶关人民响应党的号召,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开始了自身大规模的环境建设。
关于壶关人民是怎样发扬疙瘩精神,实现绿色壶关这个世纪梦想的,在壶关只逗留三日的我实在无法写出。不过,在这里我想向你――亲爱的读者朋友,介绍壶关一项世纪工程。这个工程的名字叫“8415”――即底宽0.8米,顶宽0.4米,高1.5米,按照这个标准,在壶关80万亩山地森林用石块干码成一万华里的防护墙。8月6日上午11时,当我们站在高山寨向壶关四周的山脉眺望那一段段防护墙时,我们的心灵全部被震撼了。那一刻,在我们的眼里,那一块块石头,已经不是我们熟悉的石头,它已经羽化、升华成一粒粒坚实的精神疙瘩。直到这时,我才终于明白,壶关人为什么总爱说疙瘩精神。真的,壶关疙瘩不是面做的,它是由肌肉与筋骨锻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