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铜为肤,钢铁为骨,线为经络,电源是血液。这只有普通人手两倍大的“仿人形机械手”,在上海交大大三学生居小凡的操控下,不仅能做出“OK”、握拳等手势,还能轻松地拿起一瓶矿泉水。一位德国工程师在看完居小凡的演示后,连声说:“太棒了,实在是太棒了!”
在2004世界工程师大会的“未来工程师联展”
“未来工程师联展”是“2004世界工程师大会”的重点展览之一,250多位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大中学生,携带着120多个工程技术项目参加了展览。既有关心太空探索,也有关心物品的仓储和搬运;既有实用性很强的“输液监控器”,也有想像力颇为丰富的“太空船”;既有像冰岛的两位女学生设计的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对水进行电解而获得氢和氧的环保装置,也有非常适合中国人特点的“博奕天行”象棋人机对弈模型。不少项目都对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有些项目还已经申请了专利。
吉林大学的学生设计出的硬币自动分选包装机,能利用光传感器辨识不同硬币的径向差别,从而达到分拣硬币的目的。如果能够推广应用开来,这种包装机将能极大地减少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分拣硬币上的工作量。在演示机上,3种硬币共15枚从分辨到包装只用了6分钟时间。设计者介绍说,如果是成型机械,速度还会更快。
来自江西抚州黎川县宏村中学初三年级的杨探是最小的参展者,只有14岁。他的发明“圆柱曲面丝网印刷台”,初看很“简陋”,但是非常实用。这个印刷台能固定圆柱曲面的物体,并通过丝网印刷板把早设计好的画面或文字直接印刷到物体曲面上。他现场演示,在一个普通搪瓷杯上印出了清晰的“未来工程师联展纪念”字样和一只活灵活现的喜鹊。杨探介绍说,我们当地的陶瓷厂不少,印刷台已经应用到工厂实践中;经过测算,一台产品可以抵得20个工人的生产强度,得到了厂方的赞许。
据主办者介绍,展览将评出5个一等奖,15个二等奖和30个三等奖。可这些未来的工程师对得奖与否都处之泰然。居小凡说,能得到肯定当然更好,但他最看重的还是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他已经从其他的发明中得到了很多启发。他说,能参加展览,他已经受益匪浅。(本报上海11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