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11月6日电
“1995年之前大家还在忧虑的科研工作者‘青黄不接’的问题已经淡化,‘年龄断层’几乎不再对我国的科研工作产生影响。”中国科协副主席张玉台在上海举行的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上这样说。
张玉台说,当前,我国科技界已经基本上解决了20世纪80
90年代由于“文
革”造成的人才断层问题,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以年轻人为主的科研队伍。科研队伍高学历结构基本稳定。重点单位科研人才已经呈现出比较稳定的高学历特征。在科研第一线的骨干队伍中,学士、硕士和博士基本上是三分天下。国家级大院大所中大多数研究室的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都是30
40岁的中青年,其中大多数具有博士或硕士的学历,相当数量的人还有出国留学或较长时间出国访问的经历。在中国科学院从事基础研究的研究所中,项目负责人几乎百分之百具有高学历和出国求学、研究的背景。国家重大基础研究的“973计划”,到2003年底,国家投入经费33亿元,审批项目157个,共有14766人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其中,45岁以下为有11257人,占76.3%,负责这些项目的199位首席科学家中,45岁以下的占三分之一。
中国科协调宣部部长沈爱民说,更令人欣喜的是,近90%的科研人员认为,其所在科研团队的内部关系是融洽的。有33.5%的科研人员认为自己的作用已发挥了80%以上,43.9%的人认为自己的作用发挥了50%
80%。虽然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但是明显可见,由于科研环境的显著改善,大大提高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这也是我国科研取得巨大成就的基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