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太景气的曲艺创演现状中,鼓曲的沉寂和萧索,尤其令人担忧。特别是随着鼓曲演唱的大师级人物如骆玉笙等的相继谢世,一个时期以来,鼓曲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更是面临着后继乏人的严酷局面。
然而,在鼓曲艺术的北方重镇天津和北京,各方面振兴和繁荣鼓曲的努力,一天也没有松劲。中青年演员中矢志鼓曲艺
王玉兰是富有实力的梅花大鼓著名演员。前些年曾以演唱“含灯大鼓”名噪一时。遗憾的是所谓“含灯大鼓”,本非一个独立的曲种,不过是历史上的一些鼓曲演员,在演唱比不过当红名家的情况下,借用杂耍的某些技法,口叼灯架烛火,进行梅花调演唱的一种招徕形式。尽管前些年的这种演出方式被有人尊崇为“发掘和弘扬传统”,但却不乏有识之士的善意质疑。所幸本次演唱会上王玉兰没有再演“含灯大鼓”,而是从她本身怀有的艺术禀赋出发,按照集中展示艺术功力和大力弘扬传统经典的宗旨,隆重推出了梅花大鼓《王二姐思夫》和《黛玉悲秋》、京韵大鼓《大西厢》、单弦牌子曲《打渔杀家》和西河大鼓《玲珑塔》等鼓曲艺术最为经典的传统曲目。同时演唱的梅花大鼓《湘子上寿》虽属上世纪中叶因创新成分较大而被誉为“新梅花调”的革新之作,但从半个世纪以来被反复演绎而光彩不减的辉煌历史来看,仍然堪称具有经典品格的传统曲目。开个人演唱会而不取巧,专拣吃功夫压台口的重活儿扛,王玉兰建立在多才多艺基础之上的自信和魄力,由此可见一斑!
事实也的确如此。王玉兰虽然主要以梅花大鼓驰名曲坛,但她最初学艺却是跟随著名老艺人良小楼演唱京韵大鼓,并一度随骆玉笙学习“骆派”唱法。她后来在尹福来、曹宝禄、白凤霖和韩德福门下改攻梅花大鼓演唱的同时,显然也广泛学习并且积极吸纳着单弦牌子曲和西河大鼓等形式的艺术养料。否则,在由出身西河大鼓艺术世家的单弦表演艺术家马增蕙助演的“马派”西河大鼓名段《玲珑塔》、由单弦表演艺术家张蕴华助演的单弦对唱《打渔杀家》曲目中,她不会发挥出堪与名家媲美的水平。而由她和京韵大鼓名家种玉杰双唱的梅花大鼓《湘子上寿》,特别是她独立演唱的经典梅花大鼓曲目《黛玉悲秋》和《王二姐思夫》、京韵大鼓曲目《大西厢》,更是在回环委婉中,尽显经典的华彩。而那些登台助演的名家老将,在给王玉兰的个人演唱增添着舞台魅力的同时,又何尝不是在为鼓曲艺术的当代振兴与繁荣喝彩加油。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这个演唱会在张扬传统又突显经典的同时,并没有拘泥于传统的舞台演出程式。而是立足传统鼓曲的神韵,着眼现代审美的需求,在做功表演、舞台调度和舞台美术等方面,进行了有机的创新。演唱会聘请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导演任鸣担任总导演,在不影响击鼓站唱基本范式的情况下,既采用拓展表情动作和身姿意态的丰富做功运用,来辅助和增强声腔演唱的艺术表现力,又大胆施行位移演唱即多处置放书鼓以备演员表演使用的调度手段,来提升舞台表现效果,注入鼓曲的演唱舞台更有了丰富的美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