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课程背景下的劳技课

2004-11-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浙江省湖州市第十二中学 罗安学 我有话说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共同构成了一门新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课程改革的一大重点、热点和难点,因此,劳动与技术课教师就需更新教育理念和内容,重新定位,找准教改中的着力点,上好新课程背景下的劳技课。

首先要树立新课程背景下劳动技术的新教育理念。长期以来,我们都把劳动简单地看成是参加集体劳动和手工制作,在教学方式上,劳技课也成了书本知识为主的讲授课,比较死板。显然,以这种方式是很难培养出适应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社会、高新技术飞速发展所需的具有创造性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生产劳动的方式和内容在不断更新和扩大,“技术”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加深和拓展,传统的教育功能忽视劳动教育中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教育价值,这在今天的教改中是需要反思和改进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亲身实践、亲手操作、手脑并用为基本特征。学生通过人对物的程序性、技能性的运作,通过人与人的互动获得丰富的体验,实施操作性学习。但劳技教育并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操作技能训练上,还应注重学生对技术原理、科学方法的追思,对技术学习方法的体悟,对良好劳动习惯与技术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力求达到技能掌握、态度养成、能力发展的有机统一。新课程应有新面孔,因此应以信息技术为平台,综合各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其次,要重视新课程背景下一些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与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

―――教育对象的全体性。以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服从且服务于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在教学实施中,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技术学习的一般方法,获得可持续的终身的技术学习能力。

―――实施过程的综合性。要注重各个实施途径的沟通与结合。如课堂学习要与课外活动、常规指导、校外实践、家庭教育等途径相沟通和相结合;劳动能力和劳动态度的培养与社区服务相结合。

―――活动组织的科学性。初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已有较好的基础,抽象思维也得到初步发展,耐力、平衡力、协调力以及对技术对象的控制性、技术原理的理解力都有较大的发展,实施中要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

―――教育结果的实效性。要注意从本校的实际出发,选取内容、确定方式,从促进学生技术素养形成的基本目标出发,组织和实施课程,尽可能发挥优势,形成本校教育的传统和特色。

―――教学实施中要以活动为主要形式。活动的设计要从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地制宜地确立活动目标,在保证基本知识、技能、态度等教育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舞台和目标探索的机会。把积极的劳动与技术态度和正确的劳动与技术价值观渗透到整个活动中去。综合实践课应根据学习需要和条件予以选择,可以在教室,可以在劳技教室,也可以在校外的实验实习基地,授课时可采取集中课时或分散课时、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

―――教育实施中的教师指导。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为学生的技术学习和探索提供有效的指导和优质服务,因此指导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尊重学生的个性,自主性、创新性,使所有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的受益者;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注重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指导;充分利用学生内部人际关系及学生群体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分工与合作,相互交流、观摩与学习;加强巡视,做到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相结合;注意指导过程的科学性和创造性,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和个性;注意劳动卫生,劳逸结合,确保学生的安全;认真做好评价工作,方式应灵活多样,以增强学生的信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