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手创,山高水长。”11月12日,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创办中山大学80周年的日子。海内外人士很想知道:中山大学最新发展情况如何?
如今的中山大学,处于中国最活跃的经济区域广东,在“科教兴国”、“科教兴粤”、“科技兴市”战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
一流“人才库”
中山大学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注重学生实践经验的获得,注重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成为国家和广东省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中山大学目前共设有24个学院,在校各类学生近5万人,在学研究生与在学本科生的比例已提高为1∶2左右。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亚洲创业计划大赛冠军、累计11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学生们取得的耀眼成绩无不凝聚着老师们的心血。
为了培养名师,学校通过“百人计划”等引进和培养人才计划的实施,既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优秀人才加盟中大,又让校内一批年轻教师脱颖而出。目前该校拥有两院院士共7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奖励计划”人选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8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9人。学校拥有20个国家重点学科,17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覆盖了146个学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覆盖了205个学科专业。
“象牙塔”般的性格
黄达人校长认为,“象牙塔”的性格是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的一个根本。近年来,中山大学致力于在校内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为各类科研工作者潜心做学问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中山大学也得以成为我国南方一个重要的科研中心。
中山大学目前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专业实验室,1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2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及6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的科研经费不断增加,2003年该校到位总科研经费已近3亿元。学校承担国家重点项目的能力也大为增强。仅去年,就承担“863”项目19项,主持“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或重大项目9项。由该校理工学院许宁生教授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973”计划“新型场发射平板显示和微显示的基础研究”项目获资助金额两千多万元,实现了中大主持“973”计划项目零的突破。从2001年 2004年,该校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
社会发展的“发动机”
中山大学通过部省共建等的重点投入,进一步提高了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在农业技术方面,“黑麦草 水稻草田轮作系统研究”利用我国南方冬闲稻田生产优质青饲料,已在广东、四川、江西、广西等省区累计推广3600万亩,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0亿元,创造利润逾20亿元;在海洋生物技术方面,在我国内地首先报道对虾的病毒病,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对虾病毒病控制理论和技术,该理论已培训对虾养殖技术人员8000多人,为广东省对虾养殖业快速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在信息技术方面,该校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主权的国内领先的品牌软件技术和产品,“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与纺织服装业集成系统”,满足了我国纺织业信息化的要求,创造的经济效益达到5亿元以上,“掌讯通”系统软件开发成果今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环境保护方面,“气浮分离水处理技术”在国内多个省区应用,并出口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在区域规划、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包揽了我国3个旅游单列市即桂林、苏州、黄山的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在医疗卫生方面,该校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代至第三代体外反搏器,在国内4000余家医院应用,上百万病人得到有效的治疗,是我国第一种打入美国市场的诊疗设备,产生的经济效益超过3亿元,创汇1000多万美元。
李延保书记说,中山大学近年来发展很快,关键是抓住了四大发展机遇:一是珠海校区的建成和启用,为学校扩大办学空间,提高办学层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是原中山大学与原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成立新的中山大学,使新中大的整体综合实力稳定地居于全国一流大学的前列;三是“985工程”一期建设,为提高学校的整体综合实力,实现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广州大学城中山大学新校区的建设,为进一步提高中山大学对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的贡献率,促进学科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