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健康白酒: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2004-11-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亮 我有话说
白酒健康新主张

近年,老百姓对白酒的需求从质到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喜欢喝白的,现在喜欢喝红的了。消费者对酒类消费偏好的转移直接引起了白酒产销量的下滑。

更让白酒企业忧心的是,笼统地认为白酒有害的舆论以及为了健康滴酒不沾的生活习惯,在当前已经深入消费者人心。中国

白酒面临“健康危机”,有专家认为,围绕白酒健康的问题,将成为困惑中国白酒的瓶颈。

毫无疑问,谈到酒,人们有模糊认识,有人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白酒没有一个准确的产品定位。于是一些白酒企业打出“健康白酒”牌,意图以此突围。支持者认为,它将为中国白酒发展开辟新路,引领新的白酒消费观。

对此,先明工作室首席咨询师、白酒专家刘先明认为,健康白酒一二十年内不会对传统白酒造成太大冲击,更不可能成为白酒消费的主流。因为白酒对大部分消费者而言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功能性产品,而是非常情绪化的文化性产品。健康白酒改变了传统白酒的重要特征,必然使其失去传统白酒的文化价值,只剩下产品价值。对于大部分白酒消费者而言,白酒文化已经形成了白酒消费的重要依据,既然健康白酒没有了白酒文化(或不完整),消费者消费它的理由自然就显得不够充分了。

中国酒类商业协会秘书长刘员认为,现在有些白酒企业在开发此类产品时加入了矿物质等营养元素,确实增加了健康功能,尽管健康白酒目前市场不大,但它应是白酒发展的一个方向。

谨慎对待“不伤肝”、“不上头”

各种健康白酒上市后,打出健康饮酒、饮后不伤肝的概念,且近来成了一个话题。有人说健康白酒概念模糊,也有人说,喝酒就伤肝,“饮酒不伤肝”的概念与饮酒伤肝形成了矛盾体。于是,有白酒业内人士认为健康白酒有炒作概念之嫌,用“饮后不伤肝”、“不上头”当噱头,拿白酒业的前途赌明天。

健康白酒是否真的拿“健康”炒作呢?刘员认为,“健康白酒”概念的提法或许还不准确,准确地讲或许是“健康类的白酒”。“健康类的白酒”主要是酒厂或新涉足酒的生产厂家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推出的新酒品种,“健康类的白酒”中增加了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分,减去通常白酒中存在的对身体健康有害或不适的成分。“健康类的白酒”的推出反映了我国一些酒类厂家的两种考虑:一种是从预防白酒消费者减少的角度考虑的;另一种是从创造消费群体的角度考虑的,提倡和引导人们在适当饮酒的同时增进身体健康。

但刘员认为,乙醇伤肝,在医学上是有道理的。“饮后不伤肝”的说法有诱导嫌疑。也有某些厂家在对外宣传时称自己的酒饮后绝对不上头、不口干,而实际上,某些健康酒的主销区消费者在大量饮用某些牌子的健康白酒后仍然头疼。刘员认为这对整个健康白酒产业的发展非常不利,甚至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诚信和质量应该成为所有白酒企业自觉遵守的规则。

如何正确培育健康白酒

那么,如何培育正确的健康白酒消费?中国食文化研究会会长杜子端认为,在文化上可从“酒文化”和“礼文化”两个方面入手。

人们饮酒更多的是要表达和宣泄一种情感,作为白酒厂家,首先要考虑如何在现代社会里把酒文化发扬到最好境界。所以,健康白酒必须注入其他文化因素,增加消费者的购买理由。而这种文化又必须与传统白酒文化有明显的不同,否则健康白酒在消费者心目中就可能永远处于边沿产品的不利位置。

白酒具有明显的社交功能。有调查显示消费者在什么情况下喝白酒:社交场合应酬40%,助兴22%,习惯13%,消愁解闷5%,养生保健、御寒等20%。可以发现:养生保健、御寒等属于生理层面的需要,只占20%;习惯消费和消愁解闷主要属于个人消费,只占18%;社交场合消费和助兴占62%,这是典型的场合消费、社交性消费、精神层面的消费。因此,有可能也有必要把“健康类白酒”与“礼文化”有机结合,推出新的生活时尚。

专家指出,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在生产、宣传和购买健康类白酒时都应该谨慎,尤其是白酒企业的宣传,应该做到诚信为本,消费者也不应该为一些企业的夸大宣传所迷惑,养成科学合理有度的膳食习惯才是关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