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基础工程和精品工程

2004-11-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庄福龄 我有话说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新世纪新任务,立足新实践,提出的一项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举措。马克思主义作为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覆盖面之广,对社会复杂现象透析力之深,在社会科学领域是无与伦比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博大精深,这座宏伟的科学殿堂是在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作为这一基础的主要部分是由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成的。

马克思主义作为完整的科学体系和完整的世界观,十分完备而严整,举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无不纳入自己的研究视野,而随着实践的发展,在学科演变和万千事态更新中既能保持与时俱进,又能保持一以贯之的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诞生一百五十多年来,在俄国形成了体现时代特点的列宁主义,在中国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国家,其学科定位如何,在学科体系中与相关科学的关系如何,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也有明显的共同趋向,其一是关注人类发展前途和社会主义命运,从而更多地关注马克思主义的人日益增多;其二是在某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著作有了更多的共识与更高的评价。与上述情况不尽相同,社会主义中国有自己的历史和国情,对马克思主义有自己的基于长期历史经验的理解,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就之巨大,成果之辉煌,经历实践验证之持久,是其他国家所不可比拟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仅深入人心,而且它的科学体系也日益成为需要深入研究和建设的一项庞大工程。为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统领理论研究和各学科的建设,但是这并不能代替更不应取消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作为综合的学科,其丰富的内容,广博的体系,独具特色,把它作为首要的统领的学科来建设,是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的。

应当看到,在综合的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不论是历史的研究还是基本原理的研究都有待进一步深入,某些迫切需要建立的新兴学科,也要从马克思主义整体中作学科分化与建设工作。越来越多的理论工作者从自己的实践中感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某一个组成部分即便有助于理解与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也不能代替马克思主义整体,正如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代替马克思主义其他组成部分的研究,更不能代替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的综合与整体;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也不能代替马克思主义史的研究。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独立的学科、完整的科学来设置,才能在它的统领下进一步加强有关马克思主义学科群的建设。一要根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既系统地综合地加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又历史地具体地研究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提出的基本原理,分析这些原理哪些是必需长期坚持的,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从而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二要根据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深入研究19世纪和20世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创立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基础理论学科,又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分析和科学预见出发,结合新世纪的社会发展,从马克思主义整体中做出新兴学科的分化与建设工作,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创新传统学科与建设新兴学科的统一中不断深化,焕发出更加强劲的生机和活力。三要根据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必须结合本国实际的原则,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联系中着重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规律,认真总结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经验,分析其重大理论成果及其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特别要着重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

邓小平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一样,决不能忽视基础理论的研究,这些研究是理论工作的任何巨大前进所不可缺少的。”“我们坚持的和要当作行动指南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或者说是由这些基本原理构成的科学体系。”因此,夯实基础就是要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历史、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上下功夫,做到实事求是地尊重历史、揭示规律、坚持基本原理,从而建设起有巨大感召力、说服力和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一项关系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与发展前途的战略工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研究理论和发展理论的历史,是一部从理论上阐明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开辟道路的历史,也是一部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而斗争的历史。这部历史既有一脉相承的连贯性,又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性。发展马克思主义任重而道远。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事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共产党执政兴国的事业,就是这样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中不断巩固、不断发展、不断前进、不断走向成熟的。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理论研究只有同社会发展的要求、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源于实践。实践的发展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也无止境。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了,新阶段新任务又会不断地出现在我们面前。研究理论、创新理论,始终是理论工作者的任务,也是实现理论工作社会价值的关键所在。我们强调实践对于理论的至上性,丝毫也没有忽视理论工作的重要性。理论研究首先要忠实于自己的传统,认真对待自己的传统,坚持用历史的观点完整准确地理解原著的全部思想;要把研究的问题放到一定历史范围之内进行具体分析;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貌、在尊重历史事实和维护其科学世界观完整性的基础上坚持长期的深入思考与冷静钻研;要以科学的态度研究它,随时接受实践检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端正学风;要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生机与活力,始终发挥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中的引导作用。邓小平正是在充分理解理论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把它视为“费尽革命思想家心血的崇高的创造性的科学工作”,“决不是改头换面地抄袭旧书本所能完成的工作”。他对理论工作的这一崇高评价是同做好党的工作、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他认为,我们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大党,如果“不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不按照实践的发展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前进,我们的工作还能够做得好吗?我们讲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不就成了说空话吗?”因此,理论研究更重要的任务还在于发展和创新。

为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当然也要坚持为马克思主义同实践结合疏通渠道、扫除障碍,使“源头活水”不断涌流。就当前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来说,主要是“西化”和“僵化”。所谓“西化”是一种盲目崇拜资本主义思想理论的错误倾向,它迷信资本主义的一切,鼓吹全面照搬资本主义文化。这种思潮在马克思主义遇到挫折或处于低潮的情况下表现尤为突出,它往往直接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指导地位,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对此,我们当然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但我们并不放弃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这同我们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改革开放并不矛盾。所谓“僵化”是一种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坚持用本本框实践、以教条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它一不调查研究,二不深入思考,似乎“万事俱备于书本”,习惯于“从书本中讨生活”,这实际上否定了生动的实践,也否定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我们当然也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僵化”,反对教条主义,但要重视认真读书学习,特别提倡认真学习原著,科学对待原创性理论,忠实继承优良传统。这同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根本立场、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坚持老祖宗不能丢,坚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是完全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应当是精品工程,要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那样,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列宁在谈到马克思主义原著为我们提供正确观察问题的方法时,曾以恩格斯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为例,认为它“是现代社会主义的基本著作之一,其中每一句话都是可以相信的,每一句话都不是凭空说的,而是根据大量的史料和政治材料写成的。”列宁进一步指出,这种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研究所有的问题都是适用的,对于像“资本主义、人对人剥削怎样产生,社会主义怎样出现,它产生的条件是什么”,都具有普遍意义。列宁在这里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概括了两大特点,一是它的准确性即科学性,不说空话,以事实为根据;二是它的普遍性,不脱离历史,考察它的全部发展过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要成为精品工程,首先要有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当今的世情、国情和党情紧密结合起来,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继承老祖宗,又要与时俱进地反映时代要求,不断创新理论,推进理论的发展。在这方面,特别要总结我们党八十多年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一方面要使马克思主义切合中国实际,富有中国特色,成为不断推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理论武器,另一方面又要不断总结实际工作的经验教训,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

马克思主义真理颠扑不破,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和创新,其基本经验,可以归结为实事求是。作为我们党思想路线核心内容的求真务实,对于理论研究和理论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一种学风,一种治学态度。求真,就是求真知、求真理、求规律。要真正做到这些是很不容易的,恩格斯说过,“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实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这种严谨的持之以恒的治学态度,同目前理论研究中时有表现的浮躁心态和急于求成的风气是根本对立的。务实,就是面向实际、研究实际、揭示实际的内在联系、解决实际提出的问题。务实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务实绝不是就事论事,也不是理论和实际的简单挂钩,而是自觉地从理论高度进行思考、做出概括与说明。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这种坚持理论的高标准和脚踏实地的勤奋的治学态度,同目前理论研究中那种脱离实际、视中国化为浅薄和一味追求思辨晦涩、把西方思想语言奉为一尊的风气也是根本对立的。

求真务实所要求的严谨和勤奋的治学态度,是从事任何一项研究工作所必需的。而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更加需要严格要求,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能够回答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使成果既能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一百五十多年来不断传承、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理论成果,又能符合新世纪新任务的时代要求,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总之,我们要把精品意识贯穿于工程的始终,严谨勤奋,精益求精,发扬“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奉献出一系列门类齐全、有理论、有深度、有中国特色的精品力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