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奥数班”,即“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班”,它为将来参加省、全国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培养“数学运动员”。那么,“
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学校想把学子培养成栋梁,本无可厚非。但是,把“奥数班”开进幼儿园,似乎在拔苗助长。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孩子们在玩耍中成长,在游戏中快乐,能学到很多人生重要的东西。如果一下子让他们钻进艰深的“奥数”里,成为“应赛教育”的一部分,就可能扼杀孩子的天性和纯真。
不少省市规定高考考生在高中期间参加奥林匹克竞赛获得省赛区一等奖 含以上 者,录取时可加20分投档。因此,在许多家长心目中,奥林匹克数理化竞赛的分量一点也不比奥运会拿金牌轻。“奥赛”获奖者的升学优惠,可以让小学获奖者被重点中学免试录取,中学获奖者可以得到名牌高校的争相抢夺,难怪许多家长想让孩子参加“奥赛班”。
随着奥赛参赛者队伍扩大,“应赛教育”应运而生,且有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有教育专家对此忧心忡忡 奥林匹克竞赛题目难、偏,讲技术技巧,为了获奖各中学纷纷加强赛前训练,或讲解题技巧、历年赛题,或提前讲授大学相关课程,或剑走偏锋,猜题押题。更有甚者走歪门邪道,搞不正之风。这就严重背离了教育的宗旨。
“应赛教育”还催生出“应赛经济”的升温。比如,据报道南京某高校开设的数学、化学等几个奥林匹克竞赛集训班,个个爆满,每期上课三四百人,阶梯教室人满为患。而其他城市的一些学校开设的“奥数班”也空前繁荣。如今走进各大书店,各种奥林匹克竞赛辅导琳琅满目,同一学科奥林匹克辅导材料多达十几种。“应赛教育”已经成了家长与学校的新目标,而“应赛经济”也给家长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
竞赛的本来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引导他们在课堂之外主动探索。如今,奥数竞赛等已经变成升学加分工具,同时还繁衍出不正之风,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有鉴于此,不少教育界专家纷纷呼吁 应该采取措施抑制学科竞赛“变味”,还竞赛本来面目。据悉,南京等地自今年起取消“学科竞赛获奖中考可加分”的规定,一方面为加分政策“瘦身”,一方面还竞赛本来面目,取得了一定效果。这种做法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