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主体教育中小学外语课程与教学改革首届学术研讨会在沈阳召开。作为会议特邀记者,我与代表们在东北育才外国语学校生活
这是一所1998年创建的由外方出资,中方出品牌、派教师的中外合作校。如果按所有制把学校分为民办、公办两大类,该校属于前者。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民办校大多属于苦干型。如果一所民办校升学率很高,那一定是加班加点,满堂灌加泡题海的结果――民办校多数不重视教育科研。但是一个国家级科研项目的大型研讨会能在这里召开,却是一个反证!特别是会议期间,这所学校的老师在研讨课上、讨论发言中所表现出的思想见地、专业水准,每每令人刮目相看。显然,如果没有平时形成的科研素养,是很难达到那种水平的。
六十开外的葛朝鼎校长有着20多年的校长生涯。1985年,他出任东北育才学校校长的时候,该校200多名毕业生能考上大学的不到20名。上任不久,他就积极申请承接了一个又一个国家级、省级的科研课题,并在学校成立了科研室。80年代初,这种建制在中学可谓凤毛鳞角。2001年当他从这所学校退休时,东北育才学校已连续5年全省高考第一。跟踪了解显示: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升入大学后,学习能力、自治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普遍受到所在高校的好评。同年葛校长出任东北育才外国语学校校长后,他发挥原校优势,使东北育才外国语学校很快成为北师大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裴娣娜教授主持的、国家“九五”、“十五”课题“主体教育与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课题组成员校。
在一般人看来,科研成果是长线,考试成果是短线。新建校要想尽快在社会上抓住生源立住脚,管理者最常见的做法是对长线虚应故事,对短线狠抓落实。我问葛校长怎么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葛校长说:“从理论上讲,抓教育科研与抓升学率应该是不矛盾的。通过教育科研,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更符合教育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但现实中既然是科学研究就得允许老师有一个摸索过程,它可能不像用传统方法抓升学率效果来得快,老师也比较轻车熟路,但传统方法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不好,我们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那升学呢?”
“孩子升学,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向高等院校输送人才是普通高中的责任。所以问题不在该不该抓升学率,而是怎么抓,不能牺牲学生的长远发展抓升学率,这就要靠教育科研。”
新建校年轻教师多,葛校长对老师们说:“你们青年教师要想成为名师,就不能只用传统的方法抓分数,培养考试机器,要通过教育科研,让学生既能应对考试,又能学会终生学习的本领。”他要求每位老师都要参加一个科研课题,每学期都要有科研成果或阶段性成果;他请北师大教授来校指导教师怎么做课题;他派教师出去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出去的人回来必须在全校或所在教研组汇报,资源共享,形成氛围;学校通过教育报刊、网络等及时了解并向教师提供教育科研动态。葛校长说:“优秀的教师必须在这种氛围中才能成长起来。”
在学术研讨会上已看到外语教师的风采,所以我在校园中有意找了几位其他学科的教师交谈。给我的感觉是每一位教师对主体教育的理论都非常熟悉,并且都能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比如化学老师高金辉说:“批判了‘满堂灌’一些人就走入了另一个误区,以为多提问就可以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结果大量思考价值不高的问题使提问造成的是形式上的参与。其实课堂提问更应该重视的是学生思维的参与质量。所以提问不在多,而在于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高老师自己的经验是:做到这一点,需要深入了解教材,更需要了解学生,才能让每个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语文教师尹扬通过激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把学生普遍厌恶的文言文教学变成了学生乐学的课程。他说:“学生自己解决了问题就会有成就感,这比你告诉他,命令他记住会使他感到更有趣。而自学能力也就在其中形成了。当然老师的引导、总结、提高必不可少,不然,教学质量提高也会受影响。短短几年中,这支年轻的教师队伍,一次次获得全国教学改革实验成果一等奖、优质课一等奖,论文一、二等奖;获得省、市级教学成果、论文奖项的达三十多人次。与此对应的是:三年中700多出国留学的毕业生约1/4考入国外名牌大学;留在国内升学的70多名毕业生约50%考入重点大学。在国内外科技创新、电脑程序设计以及各个学科竞赛中获奖的学生达70多人次。全国各地前来交流学习的教育界人士和前来体验生活的学生代表团,无不对这里教师的积极进取、理性务实,学生的文明礼貌、自强自信给予很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