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系统探究西方生态伦理思想的尝试

2004-11-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唐凯麟 我有话说

西方学界早在20世纪中叶就创立了生态伦理学学科,并由此形成“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与“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之争。我国学者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开始涉猎这个学科。曾建平撰著的《西方生态伦理思想探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以探究西方生态伦理思想为主题,有所创获。

西方生态伦

理思想在百余年的产生和发展中,流派纷呈,主张各异,如何把握它的演变历程和思想实质,不仅需要有一种理论洞察力,更需要有一种宽广的理论视野。作者在研读西方生态伦理学及其相关原著的基础上,梳理了西方生态伦理思想的演进历程,对西方生态伦理思想的孕育、创立和发展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代表思想作了分析。并围绕西方生态伦理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现实缘由、学理背景、逻辑框架、发展趋向作了详细的阐发,既有一般的、宏观层面的理论分析,又有具体的、个别的细致解剖;既利用西方生态伦理学家自身的材料作出深刻的论述,又注意将它同中国生态伦理思想资源和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思想进行比较。

如何确定西方生态伦理思想产生的演进脉络,至今仍是学术界争论的一个问题。作者没有拘泥于一般性的看法,而是将其孕育期推进到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末的西方浪漫主义思潮,并以法、英、德、美诸国为例做了概要而清晰的分析。作者认为,生态伦理思想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现实缘由,这就是20世纪首先在西方国家出现的环境困境、资源困境和人口困境。显然,这些原因固然是直接的、现实的、客观方面的,而其根本的、内在的、主观方面的原因,则是由于西方社会的精神失落。这个分析富有启发性。

作者认为,西方生态伦理思想的逻辑框架是由理论预设、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构成的,对它们的剖析是为了探明其精神实质、理论旨趣及时代价值。任何学说的建构都离不开一定方法论的支持。生态伦理学有何特色?作者认为,人类中心论是在维护传统伦理的“公理”内做某种延伸和拓展,而自然中心论则力图修正“理论硬核”,突破“公理”,实现逻辑层次的跃迁和研究范式的转换。作者进一步分析了西方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局限和发展趋向,认为,整合要在历史与逻辑、理论与实践、结构与方法、当前与未来的总体坐标中寻求一种既能发挥其思想优势又能克服其理论缺陷,既有张力又有平衡的视角,这就需要一方面在其内部进行理论改革,方法创新,另一方面重视和反思各种文化传统,以便汲取某些伟大的思想,特别是要吸纳东方生态智慧和接受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所蕴涵的生态思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