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干部学会服务让百姓得到实惠

2004-12-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李铭 吴锋 我有话说

南京市建邺区从区情民情出发,把党建工作同干部选拔相挂钩,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和为民服务相联系,不断深化党建工作的内涵,有力推动了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从而提高了社区干部的服务能力。

以发展论英雄靠实绩用干部

成就事业,关键在人。面对建设新城的形势,建

邺区始终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灵魂”,坚持把深化考核、制度改革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治本之策。他们建立了上级点评、群众测评、社会评议和单位、部门间横向述评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制度。2001年9月,建邺区以党建网站为依托,开展了“网上评议机关”活动,将该区49个党政部门的职能在网上公布,接受群众对机关作风的无记名投票。两周内共有1.1万人次点击投票,提出意见建议880余条,有效推进了党务公开和民主政治。

新城建设,求贤若渴。2002年以来,该区连续两年面向全社会组织“公推公选”活动,适时为干部队伍“补血”。他们先后引进副处级以上干部2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13人。现为建邺区政府办副主任的邵爱菊,原是东南大学软件园的一位部门经理。前年竞选区科技局副局长一职没有成功,但区委考虑到她的专业特长和新区发展的实际需要,仍将她留用,负责新区网络建设。正如建邺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姬桂玲所说,“新区建设离不开大量的人才,我们要以海纳百川的气魄,不拘一格降人才”。

用人以专,唯才是举。近年来,该区每年调整干部100多名。区委书记李强表示:“我们要坚持以发展论英雄,重实绩用干部。让老实人不吃亏,让混饭吃的丢饭碗,让有本事的有舞台。”

给流动党员建个“家”

建邺区地处城郊结合部,流动人口密集。全区3万多流动人口中有200多人是党员。为加强党员管理,该区成立了江苏省第一个流动人口党支部―――所街村流动人口党支部。针对流动党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党支部积极联系流动党员流出地的党组织,主动为流动党员建档。同时,和流动党员签订责任书,建立党员管理责任区,发动他们做好流动人口的各项管理服务工作。支部书记乔志田说:“我们‘盘活’这笔宝贵的资源,让他们为第二故乡作出贡献。”

建邺区委还积极促进党在新经济组织中的建设和发展。一方面帮助企业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党建计划;另一方面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南京吉和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三资企业,拥有员工400多名,其中党员6名。1999年,该公司在区委的支持下率先成立党支部。支部书记赵茂益告诉记者,党支部在上级组织的帮助下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当年就帮助企业实现产值3468万元,取得了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的“双赢”。目前,建邺区已在新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45个。

“让老百姓成为新城建设的最大受益者”

“我们建设新城,就是要体现党为民谋利的原则,就是要让老百姓成为新城建设的最大受益者。”拆迁拆违由于涉及利益较多,极易引发矛盾冲突,被某些干部称为“城市第一难”。建邺区专门成立了党员拆迁服务队,一方面依法推进拆迁;一方面坚持有情操作,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家住兴隆街道的牛某是当地出了名的“邪头”,以出租门面房为生。党员拆迁服务队了解到这一情况,先后17次上门,不仅给他找了份工作,而且为他年迈的母亲办理了低保。“我要再不配合,就真不是个东西了!”牛某不仅拆除了自己的房子,还动员其他群众配合拆违。

南湖小区面积4.3平方公里,总人口11万,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居民小区。然而由于建筑标准低、居住人口密、基础设施差,该小区已不能适应当地居民的生活发展需要。区委研究认为,在南湖这个以低收入人群为主的“平民区”,绝不能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搞城市开发。2003年起,区里投入21亿资金,对周边20余条道路、街巷实施了拓宽改造;以改建南湖公园和南湖中心广场为带动,对周边地区加强综合整治;对226幢居民住宅楼进行“平改坡”和立面出新。南湖正日益焕发出“江苏省明珠”的风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