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春秋》学研究的新成果

2004-12-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尚学锋 我有话说

早在先秦时期,《春秋》就已成为儒家的经典。孟子认为《春秋》是孔子所作,他高度评价了孔子作《春秋》的重要意义,空前地提高了此书的地位。汉代

独尊儒术,《春秋》一书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春秋》学成为当时最显赫的学术之一。此后,对《春秋》的研究、解说与应用,经两千年之久而不衰。直至近代,还有人把《春秋》作为一门经世之学,发挥它对现实生活的干预作用。近年来,包括《春秋》学在内的经学史的研究渐为学界所重视,相关的论文和著作不断涌现。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赵伯雄教授的《春秋学史》,就是其中的成果之一。本书从先秦时期《春秋》学的形成开始,对《春秋》学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变化,以及各个时期主要的春秋学者、著作,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书中资料翔实,内容连贯,为两千多年的《春秋》学勾勒出了清晰的总体面貌,又对各时代《春秋》学的特点和成就作了细致的描述。

作为一部学术史著作,《春秋学史》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首先是学术视野开阔,时代感强。在历史上,《春秋》学是经学的一个分支,它也正像经学一样,是一门综合性的学术,几乎涉及了旧时学术的各个领域。因此,《春秋》学史的研究对象,应当包括历代学者对《春秋》经传所作的各方面的研究。本书这种综合研究的做法,与某些研究者把经学史单纯视为思想史的倾向有明显的不同。但另一方面,《春秋》学在历史上很长时间内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又有其独立的鲜明品格。作者认为,《春秋》学虽然包含有历史学和文献学的成份,但它不是历史学,也不是文献学,而是政治哲学。所谓政治哲学,主要是指对指导政治实践有重要作用的、带根本性的政治思想、政治原则、政治思维方式和政治价值观。作者本着这样一种认识,对两千年来《春秋》学的发展加以梳理总结,深入探讨两千多年来《春秋》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揭示《春秋》及其三传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所发挥的社会作用。

《春秋》学自汉代起就分为公羊、谷梁、左氏三家和今古文两派,这三家两派一直争论不休。近代以来,一些论者出于不同的立场和目的,各是其是,各非其非,立论难免偏颇。本书的作者不囿于传统的学派之见,站在时代的高度重新审视历代的《春秋》学,对不同的学派给予了公允的评价。在这方面,《春秋学史》给人留下了突出的印象。

其次是资料翔实、学风严谨,文风朴素。本书是一部《春秋》学的通史。《春秋》学作为经学的一个分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特点。历代研治《春秋》的有关书籍可谓汗牛充栋,很少有人能够遍览。本书从动笔到写成,前后经历了十一年时间,是作者在长期积累和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其详备程度在目前《春秋》学的著作中是罕见的。

在研究方法上,本书的作者把宏观的考察与微观的考证、把对《春秋》学发展大势的把握与对文本的细致剖析结合起来。作者以高屋建瓴之势,驾驭全局,理清历代《春秋》学的发展脉络,同时又对历代汗牛充栋的《春秋》学著作,下了一番深入钻研的功夫,探颐发微,洞幽烛隐,叙述清晰明白,评论准确精到。同时,作者吸收了前人,特别是清人的许多研究成果,参阅了当代学者的大量论著。因此,本书也堪称是关于《春秋》学的一部总结性的著作。

作者在此书的《后记》中写道:本书写作之初,“我原以为凭我已有的经学素养,写这样一部书是不成问题的,但在实际写作时却常常发现,有些原来自以为熟悉的东西,其实往往不过是皮毛之论,影响之谈,因此必须静下心来,重新钻研旧籍。这给了我很大的刺激,促使我去更认真地读书。”正是本着这样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作者进行了十余年的深入探讨,补充和纠正了许多自己已有的观点,当然也深化了学术界对相关问题的认识。经过这样十年磨一剑的不懈努力,最终奉献给我们的也就是这样一部扎实而有价值的学术史专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