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面对大国卫生之难

2004-12-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红漫 我有话说

2001年我获得了北京大学“985”青年行动项目,次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就我国农村医疗卫生及管理模式进行研究。整个调研行程25000

余里,历时两年(2001.9―2003.8)东起山东,西到云、贵、川,北至黑龙江,南抵海南岛,调查了100多家乡镇卫生院的领导、工作人员;并重点走村入户(抽样框以县为单位,老少边穷地区为主),深入到800余户农民家中面对面与农民座谈,了解他们对农村卫生保障的切身感受,并广泛探讨了土地承包、村民自治、费税改革等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在对访谈内容初步整理之后,又着重与当地县、乡、村干部,卫生局、农业银行、社保和商业保险等机构工作人员对农村卫生保障进行了深入访谈和交流。不但得到了第一手真实的资料,而且亲眼目睹了祖国农村的现状,直接听到了农民的心声。

解读作为世界大国的卫生事业的历史和现实是很不容易的,综观以往的调查和政策研究主要是从经济学、保险学的角度出发,以定量研究方法对农村有关卫生保障的数据进行精确的测算,较少从社会学、政治学方面来关注社会结构转型与卫生保障的关系,以及农民在表达卫生保障需求方面的失语等问题。在准备《大国卫生之难》时,我深感了解政策制定之要旨甚难,为了从新的角度掌握农村卫生保障的基本情况以及影响卫生保障的诸多因素,为农村卫生保障决策提供基础资料和意见建议,一方面我如实的把课题组所听到、看到和感受到的提举纲要述写出来(是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国农村医疗卫生制度现状剖析&我国农村农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考察报告),另一方面也试图对我国农村医疗卫生的制度设计做出反应和答复(列为第三部分:我国农村农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设计),以其为成学为政者一观其要。

成稿后,我将该书清样呈阅于?云老师―――1997年时任国务委员的彭?云老师启动了我国卫生改革,从此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大量卫生改革政策,强力推动卫生领域这艘巨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环境中寻找和驶向具有成本效益、适合人民群众需求、高质量和公平的方向―――她为本书亲笔题写了书名。并鼓励我们要始终不忘“发展人口文化事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精神实质。国学大师汤一介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教授分别为本书作序。汤先生序中写到:王红漫同志这份调查报告主要是从中国农村卫生保障制度政策方面提出问题,也提出了一些有说服力的在农村卫生保障制度中可行的办法。我认为,这些都是可贵的,应当受到重视。我国的农村卫生保障制度必须改革,我想只要是到农村看一看、读一读这些调查报告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农村卫生保障制度要改革,但更重要的是要使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能多有一点“爱人”之心,多有一点关怀老百姓疾苦之心。如果我国的农村卫生保障制度不改革,如果我们的干部不关心农民的疾苦,那么我们这个“大国卫生之难 nán ”就可能变成“大国卫生之难(nàn ”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教授:解读作为世界大国的卫生事业的历史和现实是很不容易的。SARS的灾难虽然已经淡出,但其阴影和不安的记忆不免仍滞留在人们的脑海中,如何在广大中国的城乡应对多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以及有效实现城乡医疗卫生保障,实为一大难题。但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去逐步完善它。希望本书的面世,对于促进我国“大国卫生”这一名山事业,是美好的希望,理想的萌芽,追求卓越现实的整合。是为序。

2000年我博士后出站时曾写下一副对联:尚自然科学之无华,求人文领域之规范,横跨多个学科,合人口与医学而并蓄,尽终身以布其惠;遵学术研究之有度,持治学方法之严谨,变换不同角度,仗良师和益友以兼揉,历二载方成斯愿。今天我仍将该联撰于此,谨献给参与从事及关心我国卫生事业的人士和调研中一切配合支持课题组的师长、友人;同时也献给全体课题组成员,该书的出版凝结了他们的辛勤劳动。

《大国卫生之难――中国农村医疗卫生现状与制度改革探讨》王红漫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