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该文推断,名师当官是为了追求名利,于己于人于单
众所周知,中国的绝大部分高校都效仿政府部门设置机构,机构庞大。更关键的是,大多数高校的行政人员自成系统,不受教师的监督、约束,常常在未经教师充分讨论甚至知道的前提下,出台各项规章制度。这至少会导致两种恶劣后果产生。
一是规章制度不严密。例如,某高校对SCI收录的文章予以重奖,却不曾考虑文章的影响因子,一律一篇奖励一万元,导致科研人员只追求数量而放弃质量。这种现象显然是由规章制度制定者的疏漏所造成,蒙受损失的却是广大师生乃至学校。
二是损人利己,也就是有利于自身而不利于教师。例如,教师竞争上岗、接受学生及行政人员的监督,而行政人员却无类似规定。再如,有的高校实行津贴制,但又将教师与行政人员区别对待:教师的津贴分为在岗、课时、科研三部分,进行量化管理;而行政人员只要出全勤即可,非但如此,还可以兼课。试想,既然兼课,本职工作量能不受影响吗?难道教师用于准备教案、开展科研的时间就不算作工作量了吗?显然,这样的规章制度只能使教师利益受损,行政人员恰恰相反,成为最大受益者。
另外,行政人员在课题立项、评奖、评优以及外出等方面都有着教师无法具备的优势。名利俱在,难怪人们都想当官!名师又怎能例外呢?
因此,要刹住高校的名师当官风,就必须对现有高校行政机构进行改革,精简行政机构,加强对行政人员的监督、约束,淡化“官本位”观念,强化行政人员的服务意识。否则,仅仅靠指责妄图当官的名师恐怕不能从根本上刹住这股风。实际上,在不合理的高校体制下,名师当官可能会使学校的规章制度更为科学、严密,更有利于教学科研人员开展工作,更有利于学校发展。如此,名师当官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