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唐国强:成功塑造爱国教育家张伯苓

2004-12-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沈卫星 通讯员 边迪 我有话说

唐国强:1952年5月4日出生在青岛。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主要影视作品有《小花》、《四渡赤水》、《高山下的花环》、《三国演义》、《长征

》、《雍正王朝》。被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并获得电视金鹰奖“终身成就奖”。

从正在中央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电视剧《康定情歌》中,我们又看到了唐国强倾情的演出。近几年来,唐国强比年轻时越加频繁地走入我们的视线,他塑造的毛泽东等形象也深深地留在了观众的记忆里。最近,唐国强刚刚结束了大型电视剧《张伯苓》的拍摄,进入后期制作的配音阶段。

《张伯苓》反映的是著名爱国教育家、南开系列学校创始人张伯苓的传奇人生。他参加过清朝海军,亲身经历悲壮的甲午海战。当过私塾教师,他又是美国著名大学的名誉博士;他在天津创办了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和南开女中,又在天府之国的重庆创办新的南开中学;他是著名西南联合大学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又是中国现代体育运动的先驱;周恩来是他的学生,张学良是他的朋友。他从清末走来,直到新中国诞生,他用人才丈量了中国近代历史。他从平民走来,用“私立民有”的教育实践,矗立起教育家的丰碑。《张伯苓》的关机仪式是在“南开百年”的庆祝大会上举行的,在会上,唐国强同时被南开大学聘为名誉教授。

唐国强说,教育题材的作品,理念多,固定看法深,尤其是历史人物更是相对难演,加上以前我对张伯苓的了解并不多,所以一开始并不想接这个角色。但当我看完剧本,我被强烈地感染了。从被张伯苓感染,到想去演张伯苓,又到想去做张伯苓。在拍摄的这段时间里,他的表演灵感,伴随着对张伯苓感受的加深而一步步地得到了升华。直到最后他能够感觉到自己真的和张伯苓融合在了一起。

剧组的演职人员都为唐国强的敬业而感动。他为了方便记忆把台词写在自己做的卡片上,足足写了上千张。拍戏时,他少有休息的时间,经常同导演和其他演员交流意见,而且时不时地跑到群众演员面前给他们做示范。《张伯苓》的导演说唐国强在拍摄现场创作热情极高,他即兴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制片人也透露,在早期的剧本研讨会上,唐国强提出了几处修改意见,都非常准确,大多都被采纳到剧本的修改当中。其中张伯苓出场采用的倒叙方式,就是唐国强提出来的,这对这部戏的成功具有意义。

张伯苓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他当了一辈子的校长,一生为教育奉献,但直到他去世,他的身上只有六元七角钱。而作为一个“腕”级的演员,唐国强的确有他明星级的工作态度和表演才华,但他依然保持着朴素和平易近人的处事作风。在开机之前,剧组准备派车到北京接唐国强来天津拍摄,但唐国强说自己可以过去,不用麻烦剧组。而当他下了火车,出现在剧组人面前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惊奇,他不但身边没有一个助理,而且随身带着的大包小包的行李,也没有托运,一件件地扛在身上。

对这次拍摄过程的感受,唐国强只用一个“累”字来形容。由于有清朝戏和老年戏,唐国强剃了光头,还要每天早5点起来化妆,接着就是一整天几乎不间断的拍摄。唐国强说:“这部戏虽然是20集,可是我感觉比以前拍长征还累,长征里除了毛泽东,还有蒋介石,但这个戏就是演一个张伯苓,每集从头到尾都少不了他,所以这20集其实是40集的量。”虽然说累,但唐国强一直带着笑容。

在拍摄《张伯苓》期间,唐国强先是被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接着,第22届金鹰奖又把“终身成就奖”颁给了他。这两个荣誉,都是唐国强接拍《张伯苓》之后获得的,《张伯苓》不仅让唐国强有了新的人生感悟,似乎也为他带来了好运。

人物素描:郭红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